【更多资讯】打开公众平台,点右上角查看历史记录 在这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椎间盘! 椎间盘的位置及解剖构造: (1)表示我们的椎间盘位于两个脊椎之间;(2):椎间盘由两个部分所组成,分别是髓核及纤维环, 髓核位于椎间盘中间;而纤维环就包覆在髓核的外围。 髓核:由极具黏弹性及柔韧的多糖体和水分所组成,所以可以吸震,减少脊椎间的压力。 纤维环:由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交织而成,按同心圆排列的緻密组织,具有韧性,可以保护髓核并限制髓核向周围突出。 简单来说,椎间盘可以看成是一颗水球,里面充满水分,而外面由橡胶把水包起来,使水不会外漏。 椎间盘承受来自脊椎间的压力,假如承受突如其来的冲击力或是长时间受到不平衡的压迫,刚开始可能只是让纤维环产生形变,更严重的会使得髓核有可能冲破纤维环,再从韧带的间隙压迫到我们的脊神经,这些都称之为椎间盘突出。 而一开始说到12-55岁的人比较容易好发,是因为这时候髓核的水分比较多,比较容易因为压力失序,而有椎间盘突出;反之随著年纪变大,髓核的水分减少,就不容易椎间盘突出了。 因为组织结构 (脊椎前后韧带的大小不同),及人类生活习惯 (多弯腰的生活型态),通常都是椎间盘前侧受到比较多的压力,使得髓核往后跑。 没看懂?来看看这个3D展示的视频吧 ↓ 1. Annular:纤维环在髓核的压迫下产生形变,往后压迫脊神经。 2. Nuclear:髓核受前侧压力而往后跑,压迫到脊神经。 3. Mixed:综合型,除了跑出去的髓核压迫到脊神经,还有碎裂的纤维环压迫到脊神经。 椎间盘前侧长时间受压,使髓核往后突出。 不良的坐姿长期下来,会使脊椎活动度变差,也会使得一侧肌肉缩短,比如说:腰大肌,会使的我们的症状更为严重。 如下图所示,腰大肌连接我们的腰椎和股骨,当这条肌肉变紧的时候,椎间盘虽然看起来很像后侧受力,要把髓核推回来。但实际上,反而因为肌肉变紧,而使得腰椎的压力变大,而且如果有椎间突出的患者,反而会因为后面的椎间盘过度被夹挤,而使病症更严重。 增加前侧受到压力的机会,使髓核往后突出。 往后伸展可以把在留在后面的髓核挤回来,减少髓核突出的机会。 特别是腰部肥胖者容易增加腰椎负担,腹部与下背肌肉也容易有较无力的情形,增加椎间盘突出的危险性。 1. 肩颈疼痛、下背痛,疼痛可能会延伸到四肢。 2. 患侧感觉异常。 3. 坐骨神经痛或颈部神经痛,肢体麻痺,严重时甚至肌肉无力、萎缩。 4. 咳嗽、弯腰加剧。 椎间盘突出可藉由身体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动作测试(如反复弯腰、坐骨神经张力测试等)及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核磁共振摄影(MRI)或电脑断层扫描(CT)等)诊断。 一般而言,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症状常有方向性,即往一个方向会令症状加剧,而反方向动作会使症状减轻,例如坐久下背酸痛(腰部弯曲),而走路会减缓症状(腰部挺直)。 在治疗原则上,我们以非手术治疗的传统治疗方式为优先。但如果有以下两种状况: 1. 手、脚无力,且越来越严重的情形 2. 马尾症候群( cauda equina syndrome),会有手脚无力的情形,或是有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若有上述两种情况,可以询问医师是否先以手术治疗为优先。因为手、脚无力是因为神经根被椎间盘压迫到,此时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立即阻止神经再恶化的情形,而且提供良好的环境使神经愈合。所以说如果有手脚肌肉无力、大小便失禁的症状,可以先跟您的医师讨论,决定是否要进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介入主要有三个M,分别是: Modality (仪器)、Manul (徒手)、Movement (运动)。 Modality (仪器)治疗: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传播医文化知识,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