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京东就像一头困兽,在狂奔中迷失方向,迫切地找寻出路…… 众所周知,对于刘强东和京东而言,2018无疑是难熬的一年。自9月份刘强东“桃色”事件爆发后,他苦心经营的人设崩塌,个人声誉跌至谷底。受此影响,京东品牌形象受损,股价大幅缩水。这一事件也成了引爆京东内部管理问题的导火索。 曾经,京东被认为是国内最有可能挑战阿里的对手,如今阿里市值早已超过4000亿美元,京东市值却在400亿美元上下徘徊,差距越来越大。更加危险的是,老对手苏宁加速双线布局,社交电商拼多多强势崛起,在线上线下对京东形成合围之势。 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局面,刘强东似乎也意识到了强烈的危机,开始了一系列的调整与整肃。 今年年初,京东曝出“2019年将末位淘汰10%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的消息,随后更有媒体报道,刘强东在京东内部会上公开点名痛斥多名高管“人浮于事,拉帮结派”。 然而事情远不止于此。 就在刘强东“痛批高管”事件发生后不久,京东集团首席法务官隆雨和首席技术官张晨先后离职,高层人事调整的序幕就此拉开。 随后,京东针对普通员工采取了强推995工作制、清查内部员工亲属及同学关系等措施。近日又有实名认证的京东员工在脉脉上爆料,称刘强东发布内部邮件,要求坚决淘汰三类人:不能拼搏的人、绩效差的人、性价比低的人…… 一系列强硬到不近人情的“新政”,在网上引发持续热议和吐槽。 对于企业来说,内部管理出现问题,调整组织架构、优化队伍人员本身无可厚非。然而纵观京东近期的各种人事“震荡”,这场变革似乎有些“变味”了。 在2月初写给京东员工的新年公开信中,刘强东承认“2018年对我本人、我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异常艰难的一年”,对于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原因却只字不提。 如今刘强东大刀阔斧开启一系列改革,依然不见他对自身问题有任何反思,更多只是“裁裁裁”,似乎并未给京东带来什么正面的效应,反倒在公司内部引起不少员工的恐慌、反感和不安。不少京东员工公开表示对公司的做法非常失望。 有京东员工爆料称,这些改革举措导致京东人心浮动,不少人选择裸辞,最高峰时一天离职400多人,甚至到了需要排队叫号办手续的地步。 对此,不少网友也纷纷表达了对京东目前处境的看法: “这是京东在病急乱投医,没分析和认识到自己‘病在哪’就开始‘乱吃药’,这病还能治好吗?” “没看懂刘强东这一波操作,自己捅的篓子,通过裁撤高管、员工来弥补?” “是刘强东亲手让京东陷入舆论风波,怎么没有带头来个自我认错和惩罚,却对兄弟们动手?” “明摆着,京东是因为刘强东自己和内部管理、运营制度出了问题才陷入这种局面,作为老板不在自己身上和公司制度方面进行反思,却第一个拿高管和员工开刀,有用吗?根上出了毛病,却对枝叶进行修修剪剪,京东这棵树怕是要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