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会稽山大禹像 如伍子胥所云,越王勾践回到国内,立即开始筹划复仇大业。他放下君王的架子,不辞辛苦,亲身耕作,与百姓同劳;吃的极简单,不见荤腥;穿的衣服也很朴素,由他的夫人自己动手织布做成。勾践还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吊了一枚苦胆,无论坐卧,仰首可见;吃饭之前,勾践会在那枚苦胆上舔一下,尝尝它的苦味,然后问自己:你可曾忘记会稽之耻? 我不会忘。 他在心里回答。 苏州,伍子胥像 吴人或许也不会忘,尤其是那个伍子胥。有伍子胥在旁时时敲打,不知何时夫差就会忽然醒悟自己不该放走勾践,不该养虎为患。尤其勾践返国后的种种作为,若是传到夫差耳中,必定会让夫差警觉起来。 越国仍然是不安全的,勾践想到了这一点。 某一日,勾践要委国政于范蠡,范蠡回道:兵甲之事,文种不如我;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我却不如文种。 于是勾践将越国之政交给文种,自己带着范蠡以及士人三百赶赴吴国,以奴仆的身份,听凭夫差驱遣。这是一段极屈辱、极卑微的时光,有时候,勾践甚至主动走在夫差马车前面,为夫差开路。两年后,夫差令勾践返国,这意味着,他已从内心深处彻底消除了对越国的疑心和警觉。 此时已是公元前491年,夫差把目光从越国身上移开,投向遥远的中原地带。在他看来,北上争霸的时机已经成熟。 会稽山,大禹陵 然而,此时楚国也已从剧痛中恢复过来,自公元前496年至公元前495年,两年之内,连灭顿、胡两小国,露出峥嵘。公元前494年春,乘吴、越战于夫椒之机,楚昭王熊轸又亲率陈、随、许等国围蔡,以报复蔡国参与吴国伐楚破郢的柏举之战。蔡国不敌,假意归降,待楚国撤军后,即遣使赴吴,请求举国迁入吴地。同年八月,吴国针锋相对,侵入陈国,理由是柏举之战时,陈国拒不参加吴国的联盟。 公元前493年,吴迁蔡于州来。这一举动,在楚昭王熊轸看来,或许含有收敛、退却的意味,他以为吴国已经不足以威胁到楚国,便打起了北方的主意。公元前491年夏,楚军北上,袭梁、霍(皆为周室小邑,在今河南省临汝县境内),围蛮氏(距霍不远)。蛮氏之君逃到了晋国的阴地(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北),楚军便兴兵西进,向阴地大夫士蔑要人。彼时晋国内乱正盛,执政赵鞅(赵武之孙,公元前492年成为执政)无心与楚人周旋,令人捉了蛮氏之君送给楚人。 这一次北征的胜利,不过是一场幻象。楚昭王熊轸再也不可能像百年前他的祖先那样,横行中原大地,他的图谋北上也只是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公元前489年,吴国再次起兵伐陈,熊轸率军往救,卒于军中,其子熊章即位,是为楚惠王。 楚国停止了北进的步伐,吴国大军随即踏上了中原的土地。 在吴国的后方,太湖之南,越王勾践蠢蠢欲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