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解索 第124-127条 台儿庄区中医院 张可 第124条 原文: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瘀热互结下焦重证。 “抵当汤主之”应接在“下血乃愈”之后,属于倒装写法。 太阳病六七日后,表邪未尽,脉象反见沉伏,说明邪气内传,没有形成结胸证。实际上形成了下焦瘀热互结证。瘀热循血脉上扰心神,情绪烦躁不安,故“其人发狂”。瘀热搏结下焦,下焦经脉阻滞不畅,故少腹部发硬胀满,即“少腹当硬满”。此为病在血分,不在气分,膀胱气化尚属正常,故“小便自利”。瘀热深结于下焦,治当攻逐瘀热。方取抵当汤破血逐瘀。之所以形成本证,是因为邪气循经入腑,聚于下焦,下焦气机不利,热邪与瘀血相结。 抵当汤的应用指征:其人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微而沉。 本条应该与第106条互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桃核承气汤证和抵当汤证都是瘀热互结下焦证。桃核承气汤证瘀热互结程度轻,热重瘀轻,以“少腹急结、其人如狂”为主要表现。抵当汤证瘀热互结程度重,瘀重热轻,以“少腹硬满、其人发狂”为主要表现。硬满比急结重,发狂比如狂重。治疗上,桃核承气汤证一定要先表后里;而抵当汤证以里证为主,表证已轻微,脉象已不浮,且发狂属于急症,故而先治里证,里证解除后表证可能随之而解,或在里证解除后再治表证。 关于“少腹当硬满”,硬满不仅是病人的感觉,而且用手切诊腹部,可以出现僵硬的病灶。 第125条 原文: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解索: 本条讲湿热发黄和瘀血发黄的鉴别。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这是湿热发黄。湿热阻滞气机,故“脉沉结”;湿热阻滞、小便不通,故“少腹硬、小便不利”。可以考虑茵陈五苓散或者茵陈蒿汤。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这是瘀血发黄。瘀血阻滞气机,故“脉沉结”。“少腹硬、其人如狂、小便自利”和上条相同,是抵当汤证的表现。 有本条可见,湿热发黄的表现为“身黄、少腹硬、小便不利、脉沉”。瘀血发黄的表现为“身黄、少腹硬、如狂、小便自利、脉沉”。 关于黄疸形成的机理,湿热发黄是因为湿热阻滞肝胆气机、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瘀血发黄是因为瘀血阻滞肝胆气机、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 第126条 原文: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解索: 本条讲瘀热互结的抵当丸证。 瘀血阻滞气机,阳气郁滞化热,故“发热”。病人少腹部胀满,如果是下焦蓄水证,应该小便不利,现在小便通利,是下焦蓄血证,应该逐瘀活血,用抵当丸。 抵当汤的应用指征:发热,少腹胀满,小便自利。 关于“有热”,有些医家认为是太阳表证发热,我认为就是瘀血发热。 关于“不可余药”,是指吃药时如果有些药渣子也要一起吃进去。这可能是因为汉代制作药丸的工艺较差,象水蛭一类的药材难以研得很细。 第127条 原文: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解索: 本条讲水停胃脘与水停膀胱之异。 病人膀胱气化正常,即“小便利”。太阳表证期间,正气抗邪于表,里气相对不足,脾胃偏弱,如果过量饮水,脾胃运化不及,导致水饮停聚胃脘,阳气上冲欲化胃脘之水,故“心下悸”。 如果病人膀胱气化失常,小便不畅,就会水蓄膀胱,病人自觉小腹胀满不适,即“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