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上的桥 桥下的河

 吴越尽说 2019-04-06

我想要记载运河留给我的最初的印象。

我该将记忆追溯到何时呢?河流缓缓流动,穿行的船只,沿岸的田野和房舍,河流之上的拱桥,那些熟悉的颜色、声音,还有气息,都来自童年的记忆,对于在江南水乡长大的我来说,那都是熟悉的画面。

 
 

故乡震泽镇上的一条市河,頔塘河,原是江南运河吴江河段的支流,开凿于晋代,至唐开元、贞元年间都重修过,东起平望以西,西至浙江南浔一段以頔塘命名。想到頔塘河,我就想起了那座跨河而建的石拱桥。说起来,这座石拱桥是故乡小镇上的一处古迹,古桥初建于清康熙年间,为纪念大禹治水而筑,据传大禹曾从此处经过,因此就名为禹迹桥。小时候,我三姨家就住在禹迹桥的南面,每回妈妈带着我去串门,总要走过这座古桥,一步一步拾阶而上,而后歇一歇,站在桥上望望风景,而頔塘市河,就在禹迹桥下自东而西缓缓流动,穿越了我的整个故乡小镇。

水乡长大的孩子,对于坐船是不陌生的。但我记忆犹新的是孩提时代,有一次学校组织乘船去南浔春游,和小伙伴们一起坐船,又是轻松游玩,单是想想就是一件乐疯了的事。当年我在南浔古镇上游玩的记忆,好像已经无法去细致回放了,但是出游那天的清早,乘上一艘机帆船,晃晃悠悠出发的心情却依旧可以翻寻回味。有些新奇,更多的是欢愉,人坐在船上,和伙伴们嘻嘻哈哈,叽叽喳喳,间或看船舷处滑逝而过的流水,看岸边开阔的野地,还有临河白墙乌瓦的房舍,航船沿着頔塘河西行数小时,速度其实是缓慢的,但因为小孩子怀着对出游的美好期待,所以缓慢的水上行程更是酝酿浓了一份欢喜的心情,唯有一颗颗雀跃的童心却早已飞离了航船。

因为镇史文字的记载,我曾无数次的想象当年頔塘河穿越故乡小镇的气势,想象河道中行驶而过的船只,还有岸边的风景、行人……。但我的想象只能在禹迹桥下缓缓停驻。河流的姿态总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更,倒是河流之上的拱桥安静地目睹着这些变化,但桥始终是沉默的,只是以一贯的姿态与河流相依相伴。

如果说故乡小镇上的禹迹桥让我熟悉了运河水,那么姑苏城外的枫桥,带给我的又是另一番感受。苏州城和太湖之间有一条北上水道,名为枫江,又称枫桥塘。而枫桥,就横跨于运河支流枫江之上,据史略记载,古时这里是水陆交通要道,设护粮卡,每当漕粮北运经此,就封锁河道,故名为“封桥”,而百步之遥就是寒山寺。枫桥原只是一座江南普通的月牙形单孔石拱桥,但因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写得太好,“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空灵旷远的意境在这首七言绝句中跃然而现,从而引得古今无数游士循诗而来,枫桥于是名扬千里。

虽然离姑苏很近,但枫桥我却一直无缘会面。去年夏末的一天,偶尔的机会去了寒山寺,枫桥自然也就不能错过。记得那天,天空飘着微雨,游人不多,四周很安静。我心下很满意拣着了这么个日子来看枫桥,于是一路慢慢地且行且看。雨丝密密地飘着,渐渐就打湿了路面,打湿了枫桥的石阶,打湿了桥边低垂的柳树枝叶。站在枫桥之上,虽然不闻乌啼,不见渔火,但寒山寺的钟声在隐隐传来,难免就有些怀古的感慨。古往今来,枫桥因着张继的诗句,笼上了一层迷人的光彩,但枫桥的繁华兴盛却是因大运河而生。

曾看过清代画家徐扬所作的《姑苏繁华图》,画卷中,苏州的一座座拱桥跃跨河面,河道上,货船往来如梭,满载着各式各样的货物,游船上的人们或饮或歌,表情丰富生动,借着画卷栩栩如生的描绘,古时运河城市的繁华与兴盛逼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据史料记载,地处大运河江南运河的苏州,因其农田水利耕织的发达与先进,是全国上交漕粮的主要地区之一,而枫桥正地处古时水陆交通的要道,是漕粮北运船只的停泊之处,因而繁盛兴旺。

枫桥,目睹过漕粮北运的兴盛,凝望过浩浩运河帆樯如林、往来无绝的辉煌,也默默地陪伴着曾经不可缺少的大运河,在历史更替变化中渐渐消退的黯然。枫桥是运河之上无数拱桥中的一座,它借着滔滔运河水将吴韵文化的诗情画意传递到四方,在运河之畔长久地闪耀着独特韵味,我临桥而立,静静俯视无声流过的运河水,遥想着大运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果说与一个人的相遇是邂逅,那么与一座桥的不期而遇又该称为什么呢?浙江杭州的拱宸桥,我最早是从一枚邮票上知晓的。《京杭大运河》的特种邮票,发行于2009,其中一枚就是拱宸桥。那时,我已经不集邮了,但那本邮册是一位好朋友赠的,所以我格外珍惜些。这套《京杭大运河》共有六枚邮票,一枚小型张,邮票上的北京通州“燃灯塔”等六处名胜都是大运河畔的标志性建筑,而以桥为主图的只有一张,就是杭州的拱宸桥。

虽说邮票上的六处运河名胜,当时的我一处都未曾去过,但大概因为邮票是水彩墨画描绘的缘故,画面清雅古韵,昔日大运河浩荡壮观的风采与沿河的名胜建筑融汇映衬,看起来十分悦目。古人曾诵大运河“舟楫之盛可抵长城之雄”的盛景,在方寸之间也可以领略浮想。我很喜欢这套邮票,而对其中的拱宸桥那张印象更深些。

而我真正走近杭州拱宸桥,看到这座京杭大运河南段终点的标志性建筑,却是在今年初春区文联组织开展的“行走大运河(苏南段)”采风活动中,是在一个下午,去到拱宸桥的。桥畔的运河文化广场上,人来人往,热闹喧哗,而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年间的三孔石拱桥安静地横卧于运河之上,在午后的日光下,显现出岁月沉淀的浑厚古朴。

踏着宽厚的石阶,走上高陡的桥面,东西纵跨的拱宸桥连接着运河的两岸。东眺,是时尚的运河文化广场,有音乐喷泉和颇接地气的街头艺术;西望,则是古风依稀的仿古老街,有茶楼酒肆和扇、刀等博物馆。桥上人流如织,桥下的大运河也并不寂寞,虽然不见桅樯如林的风光,但穿梭来往的船只也是络绎不绝,航船大多是庞大厚重的货轮,船上载满了货物,在水流中蜿蜒前行,也有返程的船只,空着仓,航速就轻盈快捷了许多。我看见一艘货船的船头,随意放着几盆植物,其中有一盆正开出大红的花朵,应该是月季吧。念头闪过,我有些好奇地去揣测船上的生活。这让我想起孩提时代,每回在运河边行走的时候,我一直会去想象船上人家的生活,这似乎是一种乐此不疲的自娱游戏,想不到在拱宸桥上,我又重温了孩提时代的童心。

桥上有很多的行人,或坐或立,高耸的桥面分隔出别样的空间,人在桥上,难免就有些时空交错的感觉,历史似乎在此交接,时光也恍惚被分隔,倒是运河广场上街头艺人“春天里”的嘹亮歌声在高亢传来,让人明晓身处何时何地。

最初从一枚邮票上观瞻到的运河风采和拱宸桥的秀美雄壮,在这次采风活动中终于得与亲近、目睹。如果说浩浩大运河是中华大地上的一条腾龙,那么我走过、看过的运河河道仅仅是一鳞半爪,但凝望拱宸桥下绵绵流淌的运河水,我看到了大运河从古绵延至今的生机和活力,我看到祖辈们用智慧、辛劳谱写成的一首传唱不息的史诗。

故乡小镇的禹迹桥、姑苏城外的枫桥、杭州的拱宸桥……还有无数座知名或无名的拱桥,默默地跃跨在大运河之上,它们沟通了运河两岸,见证了运河的古今传奇,目睹了运河的沧桑变幻,无数个晨辉夜暮间,它们如勇士、如密友,一路忠诚地护佑着大运河波涛奔涌,横贯南北。而拱桥之下的大运河,则是中华大地上更深层意义上的一座“桥”,它缀连起一座座城镇集市,沟通了自西向东的五大水系,贯通了南北的水道运输、经济和文化,翻写着绵延不绝的历史篇章。

我走近运河之上的桥,去探寻桥下运河水的神韵。悠悠岁月,沧桑变幻,斗转星移,我相信,不管大运河的涛声是豪迈壮阔,还是舒缓流畅,在被运河水养育长大的人们心中,大运河是一条永不消退的河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