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之类(种类)

 悦草盆 2019-04-06

1、冬伤于寒,传经化热

黄帝内经·太素·热病决》:“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热病是伤寒的一类。)

杨上善注:“夫伤寒者,人于冬时,温室温衣,热饮热食,腠理开发,快意受寒,腠理因闭,寒居其□□□寒极为热,三阴三阳之脉、五脏六腑受热为病,名曰热病。斯之热病,本因受寒伤多,亦为寒气所伤,得此热病,以本为名,故称此热病,伤寒类也。”

图解《素问·热论》:

(1)伤寒传经

(2)伤寒两感


2、伤于四时之气,传于子脏

详见《伏气病》。


3、伤于时行火热,温病乃作

《六元正纪大论》:

“辰戌之岁,初之气(相火流行),温病乃作。

卯酉之岁,终之气(君火流行),其病

寅申之岁,初之气(君火流行),温病乃起。

丑未之岁,二之气(君火流行),温厉大行。

子午之岁,五之气(相火流行),其病

巳亥之岁,终之气(相火流行),其病温厉。”

注:行流者,客气也。

《难经》

《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

看似杂乱的排序实则大有深意。

中风:春伤于风。

伤寒:冬伤于寒。

湿温:秋伤于湿

热病:夏伤于暑。

春(辰卯寅)→冬(丑子亥)→秋(戌酉申)→夏(未午巳),即伤寒 逆向传经之序:

伤寒传经图

星家谓“逢龙则化”,故从辰龙起行流变化(伤寒传经)也。


温病:伤于时行火热(不拘于时)。

康平本《伤寒论》

《伤寒例》:

“(旁注:《阴阳大论》云)凡春气温和(风木),夏气暑热(君火),秋气清凉(燥金),冬气冰冽(寒水),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注: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

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旁注: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


中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春气温和),至夏变为暑病(夏气暑热)。

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

(注: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

春时应暖,而反大寒,

夏时应热,而反大凉,

秋时应凉,而反大热,

冬时应寒,而反大温,

(旁注: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注: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也。)

此则时行之气也。”

伤寒之类

总结

1、伤寒-杂病(气立-神机

伤寒(广义)包括了主客六气,“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故以寒气统之。

伤于四时之气(主气),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狭义);不即病者,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伤于时行之气(客气),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流行病),名曰时行、时气、天行、时疫等。

伤寒病属于六经-气立的层次。

伤于五运者,为杂病(与五脏-神机有关),如《胁痛》例。


2、伤湿-伤燥

从《伤寒例》来看,秋亦可伤于燥(秋气清凉),《内经》说的“秋伤于湿”,是《伏气病》五脏传递链条中的特殊一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