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按照说好的,我来填坑了~ 上次介绍了老坑的端砚,看阅读量大家貌似不是很感兴趣啊。。。 不感兴趣我也要说\ _ /,这都是知识,了解了解有好处~ 闲话少说,咱们书归正传。。。 麻子坑
麻子坑位于老坑之南约四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之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上落困难。 麻子坑的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 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子坑如果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 麻子坑砚石层次清晰,石工以为石分三格(亦有叫三层),砚石色泽油润,青紫色略带蓝色,近似老坑砚石的色素,以水湿之观察,色彩丰富斑斓。 麻子坑砚石为含硅质的铁质泥质页岩,矿物成份包含泥质(水云母为主)、铁质、硅质,少量石英、氢氧化铁及绿泥石还有微量矿物有电气石和锆石等。 砚石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天青、天青冻以及石眼等石品花纹,
坑仔岩
坑仔岩又名康子岩(与普通话“康”音相近,故又称康子岩) 坑仔岩位于老坑以南半山这上,距老坑洞约二百余米。 坑仔岩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仅次于老坑。但坑仔岩砚石不像老坑或麻子坑那样层次分明。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坑仔岩砚石是含石英粉砂的绢云母泥质页岩。岩性粉砂泥质结构,致密块状。矿物万分为泥质矿物(以水云母为主)、赤铁矿、石英、电气石、金红石、绿泥石等微量。 石品花纹中有蕉叶白、鱼脑冻、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多著称。
梅花坑
梅花坑的开坑采石始自宋代,梅花坑是端溪五大名坑之一,开坑采石始于宋代,为端溪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之一,集鉴赏、实用、馈赠、收藏于一体。梅花坑的砚台具有石质好,下墨亦快的特点,以多眼为主要特征,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似梅花鹿的皮毛。
宋坑 宋坑因在宋代被发现而开坑采石,故取名宋坑。但宋坑非指某一采石坑洞,而是拥有好几处岩洞;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等,均位于肇庆市北郊七星后面的北岭山一带,西起三榕峡,东到鼎湖山,又因七星岩以北将军岭下有将军坑,产砚石,前人也有称宋坑为将军坑。 宋坑的砚石石色凝重而浑厚,石质致密,润滑细腻,下墨快,发墨好,可作高中档的雕花砚材,其余则可制作墨海、淌池等砚台。 绿端
绿端采石始于唐代,绿端砚石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是事实,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终止于此开采,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再后绿端砚石与朝天岩砚石混在了一起,即上层为绿端,下层为朝天岩。 绿端石色青绿微带土黄色,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为翠绿色,纯浑无瑕,晶莹油润,别具一格。
斧柯东(新麻坑或沙浦石)
以出产端砚著称于世的斧柯山,其东麓地域一直是沙浦镇辖区,故有些人习惯称这一带产出的端石为沙浦石,还有羚羊峡以东(属鼎湖区)的沙浦诸坑,此地自明末清初曾断断续续开采过砚石,沙浦石被称之为新麻坑或斧柯东。 石质不俗,细腻,坚硬致密,石品纹理丰富,实用性很强,送礼佳品。
好,端砚的坑填完了~ 也不知道你们对知识点感不感兴趣,理论上还有白端、歙砚、澄泥砚、洮河砚、徐公石砚还有等等。。。 都写太累了,亲爱的朋友们留言吧~想了解哪些砚台,或者对砚台不感兴趣了,咱们聊聊别的也可以~任何的书法用品啊,学习书法的经验啊,还有各种疑虑啥的,都可以提出来~留言,私信都可以,下次发文就挑一个呼声最高(我感兴趣的)的ˇωˇ 点赞,关注,转发,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