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的关键内容之九---象物精信

 醉牛988 2019-04-08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人们不能直接看见“道”,只能从自然界中去寻找,就是从自然界的“恍惚”中的“象物精信”中发现道的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离不开“象”,象、物、精、信都是“象”。不懂“象”就不会懂阴阳,阴阳乃“象”也;不懂“物”就不会懂五行,五行乃“物”也;不懂“精”就不会懂微妙,“精”乃神机气立也;不懂“信”就不会懂八卦,八卦乃信息之“信”也。

在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中,不同时代的圣人创造出了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和认识体系,阴阳五行是《河图》的认识体系;阴阳四象是《洛书》的认识体系;阴阳八卦是《易经》的认识体系;五运六气是《黄帝内经》的认识体系;综合应用“象物精信”是《道德经》的认识体系,通过认识德来认识道。这四种认识体系既有区别又互相交融,老子综合用之而得以认识天道与自然,认识世间万物中的“德”,所以老子告诉我们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人类所具有的视、触、听之本能,只能认识周围事物的表面现象,只能观察事物之“状”的变化。道在宇宙天地自然万物之中,人们不能直接看见道,只能通过“象物精信”的认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来认识道。

道之玄运(玄德)产生的象,五行所代表的物,神机气立所代表的精,八卦所代表的信,分属于不同的认识体系。老子创造性地把“象物精信”联合应用,使之成为认识天道并构建天道理论体系的决定因素。

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所得为“状”,对自然进行比类取象的智慧提取为“象”。人们不能直接观察道,老子采用“象物精信”的认识和思维方式,透过“形而下”的物的层面,发现和认识“形而上”的道。

象,主要来源于天地阴阳运行之玄,象的根本在于玄,故以玄标之。

物,指五行之物,五行之德,五行之气,体现物理、物性,以五行标之。

精,指蕴藏于万物生长化收藏之中的“神机”与“气立”,以微妙标之。

信,指天地运行信息,生命信息,体现道运行之奥秘,以八卦标之。

“物”是存在的基础,“象”是物之运行的本质性的反映,“精”决定了物的生命性结构,“信”是生命和运动的外显信息。

天有六气之信、地有五行之信。雷为电之信,风为气动之信,云、雨、雾、露为水之信,火为阳之信,水为阴之信。故见信之标而知其本。

虽然“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是通过“象物精信”而可知晓道之神、道之德、道之行,通过“象物精信”可认识道的存在,明白道的真实运行。

(参见《老子天道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