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仝小林糖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

 开元回春 2019-04-08

在众多的并发症当中,大血管并发症往往出现在代谢综合征的背景下,同时会伴有高血压、血脂紊乱、肥胖等;而微血管并发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血糖的糖毒性引起的,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临床和相关动物实验表明:糖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可调节体重、血糖、血脂以防治代谢综合征从而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并且发现治络是独立于治糖之外的防治并发症的有效方法[1][[2][5]。

 

        1 糖络并治理念


        糖络并治理念是在临床应用“辛开苦降”、“苦酸制甜”、“全程通络”学说治疗糖尿病等基础上凝练而来。即治糖与治络并重治疗2型糖尿病,强调早期干预以治未病,从而积极有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基于2型糖尿病不完全等同于消渴、消渴病,针对其病机演变规律,将其划分为郁、热、虚、损四大发展阶段[3]。在疾病早期,由于饮食失调、情志失畅使得中焦斡旋失司,气机郁滞化热。如《素问》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者,肥者另人内热,甘者另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灵枢·五变》“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留,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此期当选用辛开苦降斡旋中焦气机,使清升浊降,阴阳枢机调畅,脏腑气化功能正常;否则由郁而化热,由热而耗气伤阴,渐致气阴两伤,阴阳互根互用,久之则阴病损及阳,终致阴阳两虚。此当选用味苦之品以清泻内热,味酸之品以收敛气阴,苦酸相伍以制甜,临证变通则或佐以辛味以护胃阳,同时辛可开郁,或少佐甘味以求酸甘化阴养津。又甘味入脾,“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有守中之阴在,自有温中之阳在。”二者共护脾胃。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是其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基于古人对肥胖的认识――“肉人、脂人、膏人”,及笔者对肥胖2型糖尿病的诊疗经验,认为肥胖的源头病因为“膏”、“浊”,由“膏”、“浊”化生“痰”、“瘀”、“毒”,而“膏”“浊”、“痰”、“瘀”皆阻碍气机的运行,气郁血瘀而化热,热则消烁津液,发为消渴。考虑可能由于“膏、浊、痰、瘀、毒”导致胰岛素体抗、降低周围组织胰岛素的敏感性、损害胰岛细胞功能,使得糖、脂代谢紊乱终致肥胖、糖尿病。同时由于郁、热影响气血运行,络脉必为邪所干,早期治络亦十分必要。动物实验也验证了这一理论,从糖尿病大鼠成模或从成模6个月后分别给予活血通络药物进行干预,研究结果显示:通络药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肾脏病变都有较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减轻或者延缓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且早期干预胜于后期治疗,疗效与应用时间成正相关。因此从明确糖尿病诊断时起就应关注络脉的问题,即使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也应积极治络。

        根据糖络并治原则组方的开郁清胃颗粒[4]对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血糖、血脂、血流变学及体重、腰腹围均有改善作用,并从中化裁活血通络之药,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干预,结果表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脂异常得到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基本恢复。提示糖尿病发病前的肥胖阶段就存在络脉阻滞不畅,证明用活血通络药物提前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及科学性。在对IGT患者细胞一相分泌功能的研究中,开郁通络的降糖0号[5]具有恢复IGT患者一相分泌功能的作用,使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糖脂紊乱获得改善并使微血管损害有所恢复。提示糖络并治可能通过保护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胰岛功能,调节糖脂代谢平衡,从而防治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 糖络并治常用的治法及方药

        治糖当以辛开苦降、苦酸制甜。

        糖尿病患者初期多实证,多见有口渴,食量大,便干等症。可与“大柴胡汤”或“三黄汤”治疗。患者久食肥美之品或情志失于调节郁而化热,此热邪可充斥三焦,故选用三黄汤,黄连、大黄、黄芩分泻三焦之热。大柴胡汤辛开之半夏、生姜与苦降之黄芩、大黄配伍,开郁火,清胃热,中焦得以斡旋,三焦之热自清。虚实夹杂者予当归六黄汤或半夏泻心汤。当阴已虚但热邪未尽时,见有发热、面赤、心烦、口干唇燥、盗汗等症可予当归六黄汤,此方当归、生熟地育阴养血,培本以清内热,黄芩、黄连、黄柏泄火除烦,清热坚阴。黄芪益气固表诸药合用阴固则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而一些寒热夹杂见有胃痞不适,舌苔薄黄而腻者可予辛开苦降之剂半夏泻心汤以调和寒热。方用黄芩、黄连之苦寒降泻除其热,干姜、半夏之辛温开结散其寒,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虚。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气得升降,诸症尽消。到了糖尿病后期,以虚损为主的阶段予以乌梅丸。方中重用乌梅,本意在于制蛔,应用于糖尿病则取其酸收以敛阴,黄连、黄柏清其热,蜀椒、细辛、干姜、附子、桂枝以温阳,人参、当归补养气血,诸药和用虚损得以补益,阴阳得以调和。常用的苦味之药有黄连、黄芩、大黄。常用的酸味药有乌梅、五味子、石榴皮,取其除热、敛阴、生津之效。

        治络尤重分期,络滞阶段重在活血化瘀,络瘀阶段重在化瘀通络,络闭阶段重在通络。

        初期血液郁滞,如《丹溪心法·六郁》所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结合糖尿病,络损多由郁而致。又叶天士云“络以辛为泄”“攻坚垒,佐以辛香,是络病大旨。”因此可以选辛味药如姜黄、桃仁以开郁泄络。又《血证论》所云:“新血曰生,瘀血无处可留,迫之不得不去。”“知此则以去瘀为生新之法,并知以生新为去瘀之法。”故合用四物汤以生新活血化瘀。

        络瘀阶段重在化瘀通络

        糖尿病络损发展到中期,血流瘀滞,则应重在化瘀通络,宗《素问·至真要大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结者散之,留者攻之”临床多选用桃红四物汤、桃核承气汤、桂枝茯苓丸。瘀血初期可用桃红四物汤养血与逐瘀并行,若血瘀较重的患者则应选桃核承气汤,大黄用量需注意,仲景原方中大黄用到四两。《神农本草经》云:“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且伍以桂枝辛温之品以通行血脉。但考虑糖尿病患者体质因素应中病即止。待患者络脉血瘀日久正气渐消,则应选桂枝茯苓丸。

        络闭阶段重在通络

        通络重在虫类药的应用。应用虫类药通络始于仲景,发展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可选用含虫类药的大黄蛰虫丸、鳖甲煎丸、抵当丸以通络去瘀。

        但临床上三个阶段往往共存,应辨别疾病主要处于何阶段而选方用药,不可拘泥于一方一药。且要考虑到患者体质,攻罚不可过,补益不可滞。

        注意辛温药的应用。在通络方中要佐之以温,伍之以酒,大黄蛰虫丸可以酒调服,取“香辛可入络通血”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