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缺乏必要的督导,是心理咨询师执业的第二压力应激源| 一篇「督导」科普文

 自由的觉察 2019-04-09

糖心理

专业心理咨询师成长平台

在我们【心理咨询师·萌芽计划的第二期】招生过程中,很多同学会问“什么是督导?”、“督导是干嘛的?”

在心理咨询行业,督导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部分。

近年来在对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人员进行的一项调研中发现,43.8%的人员认为自己缺乏必要的督导,成为排名第二位的压力应激源(张天然, et al., 2017)。

另一个研究发现超过半数的医疗机构、非医疗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督导服务。还有不少的受训者会选择自己付费寻找督导(陆璐et al., 2018)。

很多新手咨询师刚入行的时候,会有一个感慨“赚的钱还不够付督导费”。随着工作的进展,对督导这件事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感悟。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

  • 督导到底是什么?

  • 督导有哪些形式?

  • 督导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 以及我们可以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督导?

督导是什么?

根据美国心理学会(APA)的定义,督导是一种利用合作关系进行的专业实践。

它的目标包括增强被督导者的专业能力、实践中的科学指导性,同时监督被督导者的服务质量,保护民众,以及做行业入门的守门人。

督导师通常是来自在临床、咨询、学校心理学这些领域提供健康服务的心理学家。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对于整个心理咨询/治疗行业来说,设立督导机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提供专业的自我规范,同时这也会是保护来访者和病人们权益的重要举措。

一方面,对于新手,督导师通过对其进行的督导来确保他们获得了适当的教育,掌握了行业要求的必备技能,并能够顺利成为合格的从业者。

如今很多国家的执业要求中都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治疗师在训练时必须接受一定时数的系统化的督导。

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取得执照的咨询师/治疗师,也需要继续接受督导,以保证其对来访者提供的服务质量。继续接受督导意味着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能力被持续监督。

督导师一旦发现被督导者出现问题,不管是技术上的错误还是伦理道德方面的违规,都可以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尽力避免对来访者的不良影响。

因此所有咨询师,无论经验如何,都需要被督导。

督导有哪些形式?

督导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咨询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其中最为普遍的形式是在一段时间内,与同一个督导师进行的个人督导,通常督导师由比咨询师更高水平和级别的专家担任,但也可由同级的咨询师担任。

另一种常见形式是小组督导,指一个督导师对一组参与者进行督导。

如果是一组咨询师聚在一起互相督导,无需指定某一个督导者的话,则称为朋辈督导小组

除了固定督导师、定期、长期的督导形式外,还有所谓的非正式督导,通常是有经验的治疗师之间展开的督导过程。非正式督导的目的是讨论特殊案例或困难案例;分享经验,交流信息,更新知识。 

督导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督导有三种主要功能(Hawkins&Shohet,1989)。

 督导的第一种功能是教育性的,目的是提供咨询师定期接受反馈的机会,同时发展出新的理解并接收有关的信息。

尤其是对处在培养和训练阶段的咨询师来说,督导是经验式学习的必须途径。

这阶段的咨询师可能已经在课堂上习得了正规的理论和研究,但直到他们真正开始为他人服务,并亲身感受到其他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智慧时,才可以获得与实际从业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

否则他们学到的一切将只会是纸上谈兵,比如当他们迫不及待开始实践时,很可能感受到所学知识和实践情况之间的一道难以越过的横沟。

又有些时候,新手咨询师怀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并不觉得在实践初期有遇到任何问题。但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往往跟自己的实际能力没有关系(甚至呈反比关系)。而此时如果他们接受了督导,督导师则可以提供他们关于自身知识实践过程和结果方面系统的反馈和辅助,避免他们误入歧途而不自知。

其实不止是新手咨询师可以在督导中获得成长,已经相对成熟的咨询师也能够在被督导的过程中获得更宽阔的思路。

早已有研究表明,如果不接受督导,即使从事咨询的经历增加,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受训者地临床工作水平(Hill, Charles, & Reed, 1981; Wiley & Ray, 1986)。因此,无论已有的经验水平如何,心理咨询师都必须在参加实践的同时接受督导。

 督导的第二种功能是支持性的,咨询师能够与其共享两难困境,确认其工作成效以及处理咨询师身上由来访者引起的焦虑、悲痛或反向移情。

因为经验再丰富的咨询师也会偶尔遇到棘手的难题而需要支持。尤其当咨询师被自己的个案挤压得快要崩溃,却出于保密性原则无法向他人倾诉时,督导师的指点迷津则显得格外重要。

但在这里,督导师的作用不主要是咨询技巧上的教导,而是提供咨询师情绪宣泄的机会,以防止其自身的情绪和健康受损。虽然督导师不能也不该完全承担被督导者的咨询师的角色,但至少可以说是被督导者精神上坚强的后盾。

之所以督导要达到这个功能是因为研究发现,咨询师本身总体的焦虑水平能够预测其与来访者工作的关系和工作的效果。督导师对处在焦虑中的咨询师给予适当的反馈,令其重新获得对个案和自身情绪的掌控感,能够促使咨询师缓解压力,并有能力为接下来的工作设立合适的目标。

关于这部分,有不少人有过体验:

@Rebecca

他于我,不仅仅是临床上的指导,还帮我发现与临床工作有关的那一部分“自己”。我很庆幸,可以在成长的过程中偶尔脆弱,因为他总在我身边。我知道,无论我们是否还维持督导关系,他给予的能量,将在我的整个执业生涯里延续。

@T_T2

我很喜欢的一位心理咨询师,有一次跟自己的督导抱怨,说最近过得很不顺,同事拖后腿,领导又挑剔,自己气得不行。这位督导只是专心听着,没有一点安慰的意思,等对方说完,他才开口说:“太可怜了,你怎么能允许他们这么对你?”

咨询师才意识到,所有人对他的影响,其实都是在他的允许之下发生的。如果他不允许,没人能把糟糕的心情传染给他。


@蒙衡

我想听他分析我的问题,他没有批评我,而是让我体会无奈的感觉。我的眼泪突然奔涌而出。

原来我面对痛苦时无意识的防御,使我无法全身心聆听和陪伴来访者。而是卷入自己人格的无奈中,对来访者的痛苦视而不见了。

@姗

我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实习时遇见了她,她带给我的,是对每一个案例最坦诚、最直接、最有效的讨论。

整个学期的咨询,一直有这样一个支持存在,陪伴我走过了最开始自己的各种情绪。过程中为我遇到的各种不同的来访者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以及帮我处理各种因咨询产生的情感波动。

 督导的第三种功能是管理性的,以此来确保咨询工作的质量以及帮助咨询师对工作进行计划和利用资源。

这一点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非常有用。新手咨询师对于工作的流程、质量标准等存在困惑时,督导可以指点他们去哪里找到需要的资源,应该重点改进自己的哪些方面等等。同时,督导可以带领咨询师设立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计划,并协助他们一步一步慢慢达成心中的目标。

如何选择合适的督导?

以下是选择督导师时需要考虑的几个方面:

  • 督导师的资质

选择合格的的督导师,最好经过权威机构的认证,例如国内有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中国注册心理师协会等。

以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的要求为例,获得注册的督导师具备至少1500小时的临床心理治疗或咨询实践,已经全程参加过督导师专门的培训项目或继续教育课程,并已有120小时以上的督导实习经历,而且没有专业伦理问题方面的过错及违法记录。

  • 考虑督导师的理论取向

督导师自己的理论取向可能会决定其的督导风格或角色。由于被督导者会采纳督导师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因而督导师的治疗模型也会影响被督导者的理论取向(Guest & Beutler,1988)。

比如基于精神动力学的督导模型中,特别强调教学的目的。其主要通过使被督导者学会理解和解决与督导师之间的关系冲突中的心理动力学,来促使被督导者习得如何处理自己与来访者工作时的冲突的能力。

而以人为中心的督导模式则采用了人本主义学派的理论与原则,以培养被督导者“无条件积极关注”与“真诚一致”的特质。督导师不直接指导被督导者,而是伴随其去探索发现自己的问题,并相信其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以,简单来说,如果有条件,尽量考虑选择与自己所学或者所感兴趣的理论及流派相同的督导师。这样在督导的过程中,或许可以减少咨询师与督导师由于理论背景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 考察督导师的其他方面

如果有机会,可以与有意向选择的督导师进行面谈,或者与其之前督导过的咨询师沟通交流一下,了解他们具体的临床监督经验和风格,以进一步确认自己是否可以接受这个督导师的督导。

例如,如果你喜欢更多地通过言语表达来沟通,而选择一个喜欢以静默方式处理事物的督导的话,你可能会感觉督导并没有倾听你,甚至感觉到被误解。

与督导师的关系不良,绝对会影响到督导的成效,甚至会潜在地影响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工作关系。

因此,你应该找一个与自己“气场”合拍的督导师。至少,这个督导师不应该让你感到讨厌。

  • 督导师的可得性

这是最后一个影响选择的因素。咨询师需要确认心仪的督导师是否在自己所在大学任教、是否在自己所在机构提供督导服务,以及督导服务的价格是否可以承担等等。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督导师,去共同面对工作中的喜与悲,获得成长,精进技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并更好地去服务来访者。

References:

张天然, 王琰, 李小平, 范鑫, 张骋姣, & 高睿, et al. (2017). 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人员职业发展需求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2), 91-95.

陆璐, 王建玉, 李小平, 王琰, 高睿, & 郑悦, et al. (2018). 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督导情况的现况调查.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32(4), 271-277.

JanineM.Bernard, & RodenyK.Goodyear. (2005). 临床心理督导纲要.

Gnilka, P. B. , Chang, C. Y. , & Dew, B. J. . (201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pervisee stress, coping resources, the working alliance, and the supervisory working alliance.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90(1), 63-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