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界名人谈刘伯骏先生

 花样年华malan 2019-04-09

 

王琦先生(中国美协顾问):画得很好,不错。完全放开了,气势很大,水墨干湿结合得很好,笔墨很灵动,构图有创新。同1993年美协为其举办的个展相比,现在的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真是“笔有新意,墨有神通”。就这样画,走自己的路,不要随便盲从别人的所谓意见,不然就不能保持自己作品的特色。对于这样一位长期埋头于艺事并取得显著成就的老画家,我们应该表示关心和支持。

闵希文先生(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伯骏学弟是我在国立艺专毕业后留校任教时班上的一个同学。他的画是在吸取潘天寿、吴佛之两位老师的优点后,向更现代化的中国化道路上迈进。用笔的老练、点线的灵动,已进入化的境地了,再加上不同的墨色,意境的新颖,色的对比,已成功地画出了一种新风格,是他自己独创的一种风格。去年著名的“荣宝斋”出版了《荣宝斋画谱》,作为全国学习花鸟画的范本,足见他在国画界的名望与地位,已非一般。中国近代第一代国画家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早已逝世,伯骏已是第二代花鸟画家,从近期央视“大家”栏目播出的对他的访谈,我们知道了他这几十年艺术道路上的艰难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之外的。

潘公凯先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老先生的画已进入了自由王国,自由境界,放得开,风格特别,已经和我父亲(潘天寿大师)的画拉开了很远的距离。建议再画一两年(200210月谈话),然后再出来到各地办画展,像黄宾虹、齐白石一样变法成功。并请代问老先生,祝他身体健康,艺术长青。

郜忠远先生(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社长)专门请来了程大利(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中国美协理事)和张建平(荣宝斋出版社总编辑)一起看画。三人越看越兴奋,连声说“好”“很好”。程大利先生:老先生的画看似无法,实则有法。他的审美眼光很高,达到了无法之法的境地。从画上可以看出,老先生功力深,画厚重,重彩部分比纯水墨的还要好。这说明老先生西画基础非常好,这种画欧洲人也喜欢。老先生是前辈,是隐士,是大隐士。老先生现在的画,任何一幅大家看了都不会说差,只是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喜欢的作品不同而已。你们应该把这批画请杨力舟先生和刘勃舒先生看一看,他们两人也是非常热心的人。争取明年(200210月谈话)我们一起在中国画研究院开一个刘老先生作品观摩会。郜中远社长和程大利总编当即商定为刘伯骏先生出一本《荣宝斋画谱》。

杨力舟先生(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认真地看了每一幅画。他说:“这批作品有新意,有章法,有笔有墨,生气勃勃,挺好,最受感动的是生气勃勃。色彩好,有力度。四川真是出人才呀。不容易,南方画家一般都画得比较纤弱,但老先生的画不一样,这样大气。希望明年(200210月谈话)在刚刚装修一新的美术馆为老先生举办一个画展,并在美术馆会议厅开一个研讨会,这样来庆祝老先生八十二岁生日。”他接着说:“中国画现在处在一个徘徊的阶段,有两种倾向:不是画得传统,就是画得抽象,少有非常好的作品。老先生的画介乎两者之间,既保持了中国画传统的精华,又有较大的发展,这样很好,非常难得。”谈到老先生的老师潘天寿大师,杨力舟先生说:“潘老的画结构严谨,多一笔不行,少一笔也不行。而老先生的画已脱离了老师的风格,不过如果老先生画得像潘老的画一样严谨,就画不出现在这样的风格了。”面对几幅六尺整荷花,他又说:“老先生喜欢用庶墨,用皮纸画出的效果很特别,这部分也非常好,而如果用好宣纸不一定能画出这样好的效果来。”

                                                  200210月于北京。

                          (文章来源:艺术家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