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活动和贸易交往逐渐变多。也因此,一些原生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物种,可能借助于人为因素或者其它途径移动至另一个国家,在新的环境中生长繁殖。而这些物种即被称为外来物种。 引入外来物种是非常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会让这种新生物泛滥成灾,危害原有生物的生存,严重时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我国就发生过不少这种恶劣的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件,例如曾经在我国池塘里疯狂扩散的水葫芦。不过好在后来通过科学化的管理方式我们有效地制约了它的野蛮生长,否则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也有不少外来物种的良性引入造福了一方人,比如说甘薯。甘薯现在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一种食物。但是它其实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外来物种。在400多年前,我国是没有甘薯的。它是一个名叫陈振龙的人从吕宋岛,也就是现在的菲律宾带回来的。 陈振龙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是一名福建籍商人。在南下到吕宋岛经商时的一次宴会上,他偶然吃到了餐桌上的甘薯,感到十分美味。而经过进一步的了解后,他发现这种食物非常适合栽种,不仅对生存条件要求比较低,能够抵抗干旱的环境,而且甘薯本身是饱腹佳品。于是他便想要把甘薯带回国,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和培育。 但是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当时的吕宋岛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而西班牙人设置禁令,不允许把甘薯带出去。陈振龙想要把它偷偷藏到货物中,但是两次都被监察人员查出,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不过他并没有灰心。第三次,他买了几根薯藤,把它们乔装打扮,混做汲水绳,终于逃过了检查。于是,陈振龙成功地将甘薯带回国内。 陈振龙起初是将甘薯种植在自己的住宅附近,供自己和邻居食用,人们都称赞有加。后来福建遭遇连年大旱,五谷歉收,百姓吃不上饭,饿死人的事件屡见不鲜。陈振龙便向当地官员建议,大量种植耐旱的甘薯,终于使饥荒得以缓解。可以说,在那时,甘薯可是救人有功的大英雄呢,而带回来它的陈振龙更是。 自那以后,甘薯便在全国范围内传扬开来。由于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很多地方都能很好地成长,产量也巨大,因此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地种植。如今,甘薯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粮食界的地位数一数二。而我国也成了世界范围内种植甘薯最多的国家,这一切都要感谢陈振龙。 |
|
来自: 容得草堂 > 《民俗 旅游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