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美洲大陆的描写,上古时代的人到过美洲?

 昵称55301288 2019-04-10

“扶桑”与古代墨西哥之间的文化有着一定联系。这意味着上古时代的人,很有可能还到过美洲的其他地方,并以怪诞的方式记录在《山海经》中。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待·默茨女士以亲身实地勘验的方式,验证了《山海经》的部分篇章。

她对《东山经》、《大荒东经》、《海荒东经》等内容进行考察和分析,结果十分出人意料,她的结论是:这些“荒诞不经”的神话式地理描述并非奇谈,而是“基本可靠”的真实记录。对于其中的误差与讹传,也提出了她认为合理的解释

。她在《几近褪色的记录》(PALE INK)中记录了山脉的勘测。《东山经》分四经,各自属于东北方,默茨说中国东部是冲积平原,怎能找到对应《东山经》的四条山脉呢?因此她把考察对象放到美洲,“心安理得”地印证了《山海经》的内容。从加拿大到墨西哥这一千二百里的漫长距离中,《东山经》中的误差显得微乎其微,令人惊奇。第一条山脉,从今天美国怀俄明州卡斯珀开始,到德州的格兰德河为止,一共有十二个山峰,将古华里换算为英里与《东山经》第一列山距离完全相符。

而且梅迪辛波峰(Medicine Bow Peak)盛产的砂金、玉石,也与“其上有玉,其下有金”吻合。第二条山脉,起自加拿大曼尼托巴的温尼伯,止于墨西哥的马萨特兰,一共十七个山峰,相间距离与《东山经》第二列山脉基本吻合

。第三条则是沿太平洋沿岸的海岸山脉,起于阿拉斯加的怀尔活德山,到加州的圣巴巴拉,共九座山峰,完全符合《东山经》第三部分。第四条起于华盛顿州的雷尼尔灿,经过俄勒冈州到内华达北部,一共八座山峰,大致距离位置亦符合经文。事实胜于雄辩,如此精确地描绘出北美洲地图的远古先民,的确是值得现代人敬仰的。难怪默茨会在书中虔诚地写道:“

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我们依照默茨的思路大胆探索,就会发现《山海经》中还有更多关于美洲大陆地理环境的描写。例如炎黄与蚩尤激战之后,夸父部落的首领被杀,人民有的流散中原,有的退到“成都载天”靠近北极地区的山地。高纬度地区有极夜现象,令古人不安,于是又有了南移的“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大荒北经》)。

当冬季过去,天气转暖,使他们又北退至“大泽”,当为今贝加尔湖一带,即“河渭不足,北饮大泽”。经过数代人或更长时间,夸父部已经适应了极北地区,于是展开东迁,因为东夷族确信乐土即在太阳升起的东方,而西方炎帝部落与其又为友邻,因此得知扶桑所在的“汤谷”在东海之外。出于对太阳图腾的强烈崇拜,确信幸福、光明就在日出之谷,所以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东迁美洲的征程。《海外北经》说:“夸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聂耳国在北方“悬居于海中”,当位于库页岛或日本北部岛屿。夸父国更在其东,其位置应在堪察加半岛,一部分族人即留居在此,另一部分族人为追求“汤谷”而继续东行,在冬季越过封冻的白令海峡,沿太平洋西南海岸南行。历经艰辛寻找,终于在中美洲找到一处符合“汤谷”的理想圣地。《山海经》中对此描绘十分具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额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

汤谷上有扶木。”这两山对峙、巨木扶摇连理遮天蔽日、温泉喷涌的地形,正是墨西哥圣瓦尼兹山脉一带的真实描写。从《山海经》中所载,可以发现大量能与其他异域地理环境相印证的相关描写。我们不禁惊叹远古先民强大的地理迁移能力,只要把现代地理知识,与古老的《山海经》文字相对照,就会有更多的惊人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