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变格和拗救(五)

 江山携手 2019-04-10

谈谈变格和拗救(五)

    今天介绍大拗与小拗同时并救。其平仄变化如下:

           原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为: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对句第三字救出句第三、四字)

现举例说明:

                    七律·新年寄语

          龙腾华夏钟灵地,

          ●○○●

          人寿年丰气象新。(上平声[十一真])

          ●○○●●

                  美酒千樽腾笑语,

          ○○●●

                  梅花万树吐芳缤。(上平声[十一真])

          ●●○

                 创廉反腐脱困路,

          ●○○●

                  经济繁荣裕因。(上平声[十一真])(大拗小拗句,对句救出句)

          ●○○●●

                  岁月如歌来日颂,

          ○○●●

                  和谐社会亿民珍。(上平声[十一真])

          ●●○

说明1:本诗见我的博文[诗词欣赏七律·新年寄语”]

说明2:平仄符号:“”平声、“”仄声、“”平声韵、“”应仄可平。“”应平可仄。

说明3:本诗的第五句按格律要求应为“◎●○○●”,但句中的“脱”、“困”均为仄声字拗了(“脱”是小拗,“困”是大拗),故用对句的“丰(平声字)来救。这就叫“大拗与小拗同时并救”。只要结尾是“◎●○○●”的句子,都可这样相救。由此可知,当你写诗时,遇到五个仄声字(或最后四个字是仄声字),你不忙删改,可把它当做某联的首句,再用对句来相救。

再如李商隐写的一首五言绝诗: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诗中首联出句中的“意”和“不”拗了,“意”是小拗,“不”是大拗,用对句的“”字同时救“意”和“不”。这就叫大拗与小拗同时并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