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变格和拗救(六)

 江山携手 2019-04-10

谈谈变格和拗救(六)

    今天介绍孤平与大拗同时并救。其平仄变化如下:

           原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拗救为:仄仄平仄,仄平。(对句第三字救本句第一字和出句第四字)

现举例说明:

                    七绝·秋游陶然亭公园

          秋高气爽园烂,

          ○○

          喜见雾霾。(上平声[九佳])孤平与大拗同时并救

          ●○○●●

                 歌舞升平华夏景,

          ○○●●

                 愿祈寰宇乐和谐。(上平声[九佳])

          ●●○

说明1:本诗见我的博文[诗词欣赏七绝·秋游陶然亭公园”]

说明2:平仄符号:“”平声、“”仄声、“”平声韵、“”应仄可平。“”应平可仄。

说明3:本诗的第一句按格律要求应为“”,但句中的“灿”为仄声字拗了,故用对句的“无(平声字)来救。这就叫“大拗救”;同时对句的“起”为仄声字拗了,故也用“无(平声字)来救,这是“孤平拗救”。

再如李商隐写的一首五言律诗:

           落  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诗中首联出句中的“竟”为仄声字,系大拗,故用对句中的第三字“花”(平声字)来补救;同时,对句中第一字“小”为仄声字(必须用平声字),拗了,系孤平拗句,要用第三字来拗救,现在第三字“花”已是平声字,等于已经救了。“花”字起了一字救两拗的作用。同理,颈联中对句中的“仍”字同时救了本句中的“眼”(仄声字,应为平声字)和出句中的“忍”(仄声字,应为平声字)。这就是“大拗与孤平拗救同时并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