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蒙克绘画《呼嚎》

 读书作乐 2019-04-10

  一声凄厉的尖叫,震荡着天,震荡着地,震荡着整个空气,于是,红的,黄的、蓝的、绿的、阴惨而恐怖的线条如同振动着的声波,扭曲着、旋转着趋向画面的中心—— 一个形同骷髅、高声呐喊的人。那凝视的双眼、那凹陷的面颊,使人感到他已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他紧捂着自己的双耳,似乎也被这发自自己内心的呼嚎所震慑。

  图84 呼 嚎 蒙克

  这就是挪威画家蒙克的代表作《呼嚎》(见彩图84)。这是个属于蒙克自己的极度不安的世界,“我要描绘的是那种能动我心灵的眼睛的线条和色彩。我不是画我所见的东西而是画我所经历的东西。”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他的父亲是个医生,笃信基督教。母亲在蒙克五岁时死之于肺病。蒙克13岁时姐姐索菲亚尔被肺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蒙克成年后,他的父亲和一个弟弟又相继离世,蒙克的妹妹患精神病。亲人的死亡、家庭生活的不幸,使蒙克从小就把他的生活看成是: “精神错乱和疾病的孪生子。”早年的生活经历对蒙克艺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他的创作带有象征和悲观的意味,他一再重复那二个最重要的题材——性与死,这几乎常常是弗洛伊德正在探讨的问题的典型实例。1890年以及1900年的作品,其象征性的内容更为明显,以起伏的、永远波动的曲线为特征,结合了色相暗淡纯度高的色彩。蒙克的艺术反映了欧洲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面貌。从十九世纪末开始,欧洲的文学艺术愈来愈侧重于人的内心世界的刻画,但恐怕没有一个别的同时代的艺术家能像他那样深入到人的灵魂中去,把那隐蔽的美和丑一并展示于人间。蒙克认为外界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互相感应,息息相通,可以用有声有色的物象来暗示内心世界的种种微妙活动。他的艺术是一种“人格化”的自然的象征,他运用强烈变形的夸张手法逼真地表现了人的各种情感,从而把绘画艺术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蒙克的艺术对欧洲表现主义绘画产生巨大的影响,他被奉为表现主义的先驱。但是无论蒙克运用哪一种手法,象征的、表现的、写实的甚至精神分析的等等,目的仍在于反映现实生活,抑或如他自己所说,是要 “反映活生生的人们。”关于艺术,他这样写到——

  “艺术是自然的对照

  艺术作品只能从人生中产生出来。

  所谓艺术就是对人生实体的冲击。”

  艺术是对人生实体的冲击,同实体一样的艺术也一定能发挥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