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保留至今的传统榨油工艺老油坊微乎其微。2015年的周日,有幸听到有申报非遗的油坊之事,便带上尼康和便携的索尼nex5与发现人一同前往。在那里,我听到了多少年没有听到的油坊故事,拍到了几乎失传的油坊工作场面。 在油坊我见到了带着清澈的粘稠,油香四溢的菜籽油,从它的传统工艺来看,既简单而又十分笨重,看着那发出吱吱呀呀声的榨油过程,我便会产生了一种复杂的、不离不弃的思绪。在我的记忆中,过去似乎每一个村庄,都会有那么一座油坊,操作榨油的师傅或穿着启明发亮的衣服,有些干脆蜕去禁锢上身的、不着外人见的衣服。他们有时候还会哟呵着号子,场面十分壮观。 不一会,一切就绪。伴随着劳动的号子和那榨油机木杠发出的吱吱嘎嘎声,劳动者头上、身上渗出了豆大的汗珠,榨油机随之流出黄灿灿的清油,也随之油香弥漫着村庄。 不知是我对过去农村的感情深厚的原由,还是确实存在榨油工艺的区别导致油质的原因?或许是由于菜籽的新鲜程度所致,确实出于这个“老油坊”的传统工艺的“作品”是那么的地道,地道的让我无法用科学解释。 特别是在天气炎热之时,脱去上身衣服的师傅的每一个动作和姿势,你都会发现其中的美,这种美,不是在知道老师指导下摆出的,也不是我导演的,你会真真实实地体会到,原来模特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出处的。不信?你看! 把油菜籽用风车吹干净,在上笼蒸熟,装框后用麻绳捆扎,成圆柱体。 油坊的主人一老一少,老人家今年近70岁,他的腰板真好,他认真地把每一步的工序一点不拉低传授给现在的“后人”,说实在的,现在农村真正的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看不上这个没有面子的工作。 蒸熟后的油菜籽要用铁锨一锨一锨的装入框中。 填满、扎实是工作的基础,它决定着出油率,不能让部分菜籽悬在榨油机的榨杆之外。 装框后,要用石头做的类似锤子的工具狠狠砸实。 再将捆好的一垛一垛的油菜籽原料装上榨机。 油坊的第17任传人,他见到我们创作摄影时激动地说,油坊这部风车比他的爷爷的爷爷都大,至今已经100多年了。当提到油坊的往事,他情不自禁,脸上挂满喜悦。但谈到往后的发展打算时,他欲言又止,因为尽管是非遗,但食品管理部门的执法他无法阻挡,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销售,以后只能做表演的示范和给娃们讲了。 油坊的工作人员老常今年都50出头,但在工作中,每一个姿势都很范儿,我感觉他特别的酷! 哦!老油坊,我对你绵醇的、怀旧的、挥之不去的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