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育才家园(ID:YuCai_JiaYuan) 除了父母亲人,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希望孩子好,最希望孩子优秀的人,大多数老师都是爱自己的学生的,但是他们给予孩子的爱,和孩子想要的爱,是不一样的。 孩子想要一个永远温柔,永远宽容的老师,能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能不在乎自己的学习,他们认为,这才是真的“爱”他们。 但是在老师看来,这样的纵容不是“爱”,而是“害”。 1 永远和颜悦色的老师,教不出勤奋上进的孩子 “严是爱,松是害”,这是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老师一直奉行的教育方法。 但是孩子们却不以为然,总是认为老师是在故意为难自己,是在和自己作对,对老师的严格充满怨怼。 如果老师按照孩子们的想法对待他们,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孩子上课说小话,做小动作,甚至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岿然不动,既不批评,也不教育。 孩子作业不写,课文不背,老师不生气,也不告诉家长。 孩子上课迟到,下课早退,甚至三天两头旷课逃课,老师当做没看见。 孩子在学校用脏话骂人,和同学打架,老师什么也不做,只是把他们送到医务室。 于是,学校变成了孩子最自由的天堂,孩子也不抱怨老师了,甚至和老师成了好朋友,那结果会是怎样呢? 孩子的成绩一塌糊涂,现在在学校的放纵,换来的是未来找工作的艰难,生活的压力,一辈子的心酸。 这个世界,最不应该被苛责的是老师,最不应该被放纵的是孩子。 孩子是最会看菜下碟的,老师一味的和颜悦色,只会让孩子越发调皮捣蛋,无法无天,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永远和颜悦色的老师,教不出勤奋上进的孩子。 2 不怕老师批评孩子,就怕老师不管孩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老师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想毁掉一个孩子,那就是纵容他,老师都也希望孩子生活幸福,无忧无虑,然而过度的纵容,只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前段时间,一个视频在网上流传: 视频中,老师在讲台上讲着课,学生们认真听着课,但是教室后面,四个学生旁若无人的坐成一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老师也没有分一个眼神给他们,自顾自讲着课。 这四个学生可能心里还很得意,老师不敢管自己,说明自己够威风啊,我们不说老师出于什么心理不约束他们扰乱课堂的行为,但是我知道,老师不管学生,受害最大的人,是学生自己。 老师批评孩子,管教孩子,甚至惩罚孩子,那说明老师对孩子还是有期望的,老师的批评,是希望孩子能够改正,能够变得更好。 如果有一天,老师甚至都不批评孩子了,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因为这说明,老师已经放弃这个孩子了。 3 给犯错孩子适当的惩戒,是为了孩子更好的成长。 教育的价值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 但是这个价值实现的前提,是给予孩子爱和宽容,但是更给予孩子严格的要求和犯错后的惩戒。 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二十多岁的年轻老师,在进入教室之前,还是满脸笑意,但是在进教室的一瞬间,迅速换成一张严肃的脸。 老师可以和孩子做朋友,但是老师更要有自己的威信,一味的平易近人,只会让孩子对老师敬畏缺失。 所有人生前期偷的懒,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当时不经意的放弃,最终成了生命中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孩子需要尊重和自由,但也需要引导和鞭策,在松懈的时候需要老师狠狠地推一把,在走偏的时候,需要老师把他们拉回正道。 有位老师曾这样感慨:“学生犯了错,我去管教他,怕他现在会记恨我;我若不去管教他,怕他将来会恨我一辈子。” 老师也不想做“坏人”,老师也不想被孩子埋怨,但是如果现在孩子犯错,老师不批评,不惩罚,那么孩子就会不把自己的错误当做一回事,甚至以后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会受到更大的教训。 适当的惩戒,是说服教育、温情教育失灵后的替代性方案,能让孩子们行为有度,纠偏止错,保有对纪律的敬畏,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人生的路很长,老师不奢望自己的教育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只希望在自己陪伴孩子长大的这个阶段里,能够让孩子不要走偏,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好,然后把孩子送往下一个阶段。 所以,不要再抱怨老师严格,抱怨老师对你的诸多管束了,因为这些都是老师对你最深切的爱。 —End— 版权说明:本文经「育才家园」(微信号:YuCai_JiaYuan)授权转载。育才家园专注于 4~18岁儿童及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是老师、父母、学生的好伙伴!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