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德馨:头痛的四大病机--风、火、痰、瘀】

 石门易卜 2019-04-11

风火痰瘀

有内风外风之别,外风为外感风邪,内风为虚邪贼风。外风入侵,与痰胶结,风痰闭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风为阳邪,善行数变,风邪夹痰,忽聚忽散,故其痛来去突然、乍作乍休。若风寒并加则寒注经脉,气血瘀停,疼痛遇寒更甚,若风热相杂则热伤脉络,阴津消烁,受热尤剧。内风多责之于肝,肝郁化火,炼液为痰,肝风夹痰浊上扰清空,其痛如掣,常伴头晕目赤,五心烦冤。 
       火分实火虚火。实火即肝胃郁火与风邪化火;虚火为肝肾阴亏,髓海不满为虚阳所窃。肝为刚脏,郁怒伤肝,木失条达,郁而化火,肝火上扰,青筋突起,伴有口苦舌燥,二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虚火多由肝肾阴虚,虚阳上扰,头面阵阵烘热、盗汗遗泄。
      多由于嗜食甘肥或饮酒过量,脾胃积滞,津液留聚变生痰浊,郁怒忧思,气滞生痰,亦多常见。痰阻经络,清阳不得升举,其痛如蒙,常伴肢麻,头晕,舌红苔腻,脉滑数。
      瘀常由病邪入侵之后,久伏潜入络道,或外伤积血未消,气血流行不畅,或气虚血运障碍,留滞为害,其痛当如锥刺,脉象沉涩,舌有瘀斑。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是以头痛不已。“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川芎为血中风药,擅散肝火、劫痰浊、通瘀阻,凡见头痛,无往而不利,剂量从2.4克、3克、4.5克、15克到30克,根据不同需要而用不同剂量。最大剂量60克,曾以此治疗颅内肿瘤缓解症状。
      风为百病之长,熄风常用蒺藜、穞豆衣、桑菊、天麻、钩藤、僵蚕、蝎尾;兼外风者用荆防、白芷、藁本、蔓荆;夹寒必用细辛;吐涎必用吴萸;鼻鼽必用辛夷;夹火用羚羊角、龙胆草、黄芩、山栀;夹瘀,参用通窍活血汤,药如桃红、赤芍、川芎、地龙、蜂房;夹痰用白附、南星、半夏、瓜蒌、矾水炒郁金;肾中虚阳上僭用杞菊地黄加玄参、牛膝,脾虚阳乏升举益气聪明汤加苍术、荷叶、粳米,肾亏髓海不满用牛脑一具加白芷末6克炖熟分次服,均具效验。外治亦多奇趣,如以红萝卜皮贴太阳穴,以蚕砂为末秦皮煎汁调成糊状贴痛处,以鹅不食草、冰片共捣一团塞鼻孔,意合病机,不得以偏方而小睨之

※选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颜德馨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