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患疾病,就和长寿无缘吗? 未必! 现如今他已是99岁高龄。 然而在50多岁的时候,他就戴上了糖尿病的“帽子”,并且还做过疝气修补手术、胆囊切除手术,心脏里还放了5个支架。 现如今他已是94岁高龄。 然而在五六十岁时发现自己患了高血压,70岁出现了气管炎、哮喘。 和大多数老年人一样,他患有多种老年病,每天吃药上十种。 从中年发现疾病,到如今90多岁高龄,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面对疾病,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金士翱:我五六十岁时知道自己血压高,自此遵医嘱量血压、吃药控制。 我除了每天量血压,还会量血氧饱和度。气管、支气管是氧耗作用的主要通路,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都算正常,如果在95以下,就要怀疑是否气管、呼吸有问题,以及肺部是否有异常。 血压高不是突然高的,是慢慢高的,很多高血压病人渐渐能耐受了,就感觉不到血压高,于是疏忽大意。 我一个96岁的邻居突然中风,此前他说自己什么病都没有,没吃任何药,每天大清早下楼散步1小时。他大概以为他身体没什么问题,于是疏忽了。 老年人每天要量血压,控制血压,使其保持在正常水平,并谨遵医嘱服药,还需要控制饮食,不要大鱼大肉,以素为主,加点荤菜,能延缓动脉硬化。酒少喝,绝不要抽烟。 金士翱:我认为哮喘病人要长寿,重在保养。还要注意保暖,随天气变化增添衣服。 “穿衣服我有个方法,下半身穿得厚,上半身随体感加减。比如我泡脚爱出汗,我会先把棉衣换成夹克,泡完脚看电视时,我又换上棉衣。冬季室内温度要提高,最好有中央供暖,如果没有也要用电取暖。我们家客厅书房卧室都有烤火装备。有的花就是过敏原,所以我家没有花花草草。” 烟草容易导致支气管炎,一定要戒,“我一辈子不抽烟”。 金士翱:要经常了解国内外大事,以免糊涂。 脑子要用,当然也要休息,听音乐就是极好的休息。 很多老年人没有爱好,又有病,就会很难过。我觉得打麻将、下棋也是比较好的爱好,但动脑很多,要注意适度。 盛志勇:老了也要常动脑,“我现在也为我的学生们修改文章,这样感到自己都年轻了。” 我晚上临睡前要看一段英文小说,尤其爱看国外的侦探小说,“看侦探小说有利于刺激大脑”。 金士翱:老年人要有好胃口,牙齿一定要搞好。 “我的胃口很好,但我上面的牙齿都是装的假牙,吃鱼吃肉吃菜都没问题。我早上不吃油炸的,吃包子、花卷、馒头,喝鲜牛奶、酸奶,有时会喝碗红枣木耳莲子汤。中午通常是一荤两素。晚上常吃面,面好消化,消化道负担小。” 盛志勇:饮食要有节制,但不挑食。 “家里做什么,我就吃什么。人是杂食动物,不要太限制饮食,但我从来不乱吃营养品 ”。 有的老年人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其实这反而对身体不好。我是肥肉照常吃。人是杂食动物,需要多方面的营养,所以老年人不要太限制饮食。有人吃鸡蛋不敢吃蛋黄,但是高血脂也不一定就是吃食物导致的。 盛志勇:我的日常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晚上保证6个小时的睡眠,早上为学生修改文章。 每天午饭后,我要看看《参考消息》,然后午睡半小时去上班。 盛志勇:我上班在二楼,楼层不高,基本上不坐电梯,如果楼层比较高,我下楼走楼梯,但因为心脏不好,上楼就要量力而行坐电梯了。 盛志勇:年纪大了容易出毛病,要特别注意每年的体检,及早发现问题很重要。 其实,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疾病的表现! 比如我们谈之色变的癌症,有人统计过因肿瘤死亡的病人,大概1/3是治疗不行死亡的,1/3是过度治疗死亡的,有1/3则是吓死的。 除了病症本身,性格也是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很多恢复良好的患者都很乐观大度,所以面对疾病,心理更需要强大。 有病我们可以治疗,可以维持,但是如果不懂得健康知识,早晚自己害死自己。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药物是时间,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运动是步行。 健康最终靠的不是高科技,也不是靠药物,靠的就是你自己的自律。 一切顺其自然,养生不要太过分,不要太刻意就行。 盛志勇:八九十岁什么病也没有、老眼不昏花,这当然是最好不过了,可这样的人比较少,老年人往往会逐渐出现代谢病,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人老了有些慢性病很正常,并不一定意味着整个日常生活就像病人一样,如何通过自我调整使老年慢性病生活正常化很关键。 本文综合自《九旬麻醉教授谈长寿:和疾病交朋友》、《养生不要太刻意》、中国科学报《养生不要太刻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