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中的针刺方法

 邹沁洋 2019-04-12

《内经》中记载针刺方法的篇幅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应首推《灵枢·官针》篇,仅此一篇所载之刺法,就有二十余种,这可以说是集上古刺法的大成了。其中有不少是讨论多针刺法的内容。这些独特的方法,临床应用毎收良效。现介绍几种如下:

1.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病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此法以一手按其前心,一手按其后背。当前后有压痛处先后进针(注意勿深刺,以防气胸)这种一前一后相对配偶的针法,名偶剌。又称“阴阳刺”用于治疗心气窒塞不通的心痹症。临床应用不限于心胸疾患,是治疗内脏病的常用配穴方法。如肺病咳喘,可取中府、肺俞,胃脘痛取中脘、胃俞。若在上述穴位附近找出压痛处,然后针刺则效果更佳。亦可选用承浆穴、风府穴对刺治疗牙痛,采用捻转手法,有较好的疗效。

2.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这是中间刺入一针,周围剌人四针的一种刺法,但必须浅而轻浮,故名为扬刺。适宜于寒气浅而面积大的痹症。临床可用于腰背、四肢部位面积大而较浅的痹痛、麻木等症。如股外侧皮神经炎。也可用于腱鞘囊肿。采用上方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3.赞刺,“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此法为多针浅刺快出针,目的在使患处出血,治痈肿疼痛。除此外,可用治疗神经性皮炎,在患部用较粗毫针或三棱针,多针浅刺出血,如出血量少,可针后加拔火罐以助出血。此法每周可应用两次。

4.齐刺,“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这种刺法是直入正中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临床应用,可结合“以痛为输”,在病痛部位,寻找阿是穴,用齐刺法。配以提插捻转手法加强针感,常用于腰及四肢较深,有明显压痛的痹症。对急慢性扭挫伤也可选用此法,治扭挫伤时,应边行针边令患者活动受伤部位。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