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乡村走访“速写”:产业兴、村民富、有乡愁

 阿牛哥8mi3kbb7 2019-04-12

       一颗颗优质番石榴带动了光辉村的农业产业化,一杯杯莲麻酒推动了莲麻村村民致富,一项项美化环境的举措让新水坑村“旧貌换新颜”……近日,广州市委乡村振兴办组织媒体记者到广州涉农区的多个镇(街)村实地走访,产业兴、村民富、有乡愁成为记者对广州乡村振兴建设成就的初步印象。

        目前,广州已出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对近三年各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进度进一步细化落实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单位。广州正努力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遍布乡间的生动案例,为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探索乡村振兴之路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产业兴

因地制宜激活乡村经济

       走进位于增城区增江街光辉村的创鲜石榴基地,种植人员正忙着修剪枝叶,精心照料下的番石榴苗木长势喜人。

创鲜农业生态观光园项目进驻增江街光辉村

       “四季红番石榴很受市场欢迎,也被称为第二代胭脂红番石榴。”广州创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创鲜公司”)总经理石子豪介绍,2010年,该公司引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专业育种技术,结合自身的研发,通过与果树嫁接,成功培育出一年四季都能挂果的“四季红”品种。

       口味更佳的“四季红”凭借优良品质逐渐走俏市场,从光辉村销往各处的番石榴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介绍,创鲜公司自有番石榴种植基地700亩,辐射带动农户种植面积13000亩,带动农户数量3000多户。

       创鲜公司正是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一个缩影。在增城,多家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除了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瓜岭村因地制宜走出了适合该村的发展路径。瓜岭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村内有大量的清代建筑民居群、碉楼和巷道等资源。对此,瓜岭村大力发展起乡村旅游产业,依托自身独特的区位和景观资源条件,规划实施吾乡岭南精品名村系列,建设内容具体包括12个实施项目,累计投资金额约3.26亿元。

       据悉,瓜岭村吾乡岭南精品名村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使用后,可带动瓜岭村及周边村落的民宿和绿道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岗位300个。同时,通过土地流转,瓜岭村地租将由1100元/亩提高到1500元/亩,年集体经济收入在短期内可提高10多万元。

       目前,广州正加快发展富民兴村产业。2018年,广州实施“农业+旅游”“农业+康养”等行动,确定了60个旅游文化特色村创建单位。同时,各类社会资本累计投资北部山区特色小镇建设达70多亿元,特色小镇建设稳步推进。

村民富

回乡创业带村民致富

       距离正果镇番丰村村委会不远的地方,有一片乌榄林,如今已成为村里的“招财林”。

       “这片乌榄林2018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据倚丰公司负责人陈树桐介绍,倚丰田园综合体项目由增城倚丰农业专业合作社2015年开始投资建设,以无公害蔬菜种植为主导,是集亲子教育、农耕体验、康养度假、休闲旅游等项目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农场。农场占地1000余亩,农场种植面积约400亩,种植水稻和各类时令蔬果,且有百年荔枝林和乌榄林等,可满足多类项目开展。

       随着接待量的不断提升,住宿、餐饮等配套产业捉襟见肘,于是从去年11月开始,该公司将民宿建设提上日程,计划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及旧建筑物打造精品民宿。最终,倚丰公司通过对原番丰小学建筑进行设计和升级改造,打造成精品民宿。旧学校改造面积共7亩,总投资1200万,已于近期开业。

       “我们的员工70%是本地人。”陈树桐表示,2014年他回村创业,而后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让他看到了更多的机会和希望。

       据统计,此前番丰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种植耕种和务工收入,年平均收入约1.4万元。而在与倚丰合作的流转地上,该村有务工的人数约100人(含临时工70余人),月平均收入约3000元。

       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莲麻村。如今是山香酒坊酿酒师的白杰鹏,几年前还在佛山打工,2014年回到家乡传承祖传的酿酒工艺。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莲麻村的旅游业快速发展,当地所酿的莲麻酒逐渐为人所知。“现在是供不应求。” 白杰鹏说,现在山香酒坊销售莲麻酒一年收入能达到30万-40万,收入大大提升。

       2016年以来,莲麻村聚力发展民宿、酒坊、酒铺、酒馆、炒茶铺和豆腐作坊等特色产业,从重点扶贫村逐渐发展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村民收入也水涨船高,同时30%的莲麻村外流人口实现了回流创业。

       据统计,2018年广州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93元,同比增长10.3%。收入提高的同时,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村级卫生站、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等的推进建设也为村民的民生提供了保障。

有乡愁

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乡村人居环境

       “广东省卫生村”、“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广州市美丽乡村”……近年来,位于番禺区大龙街的新水坑村告别了“新水坑不新”的历史,转型为环境整洁、有乡愁的示范村。

       “环境卫生和治安管理是投入最大的两块。”新水坑村支部书记陈伟文表示,此前尽管村民收入不断提升,但由于环境恶劣、居住条件差等原因,富裕起来的村民并没有真正感觉到幸福。对此,新水坑村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确立“先美环境聚民心、再上项目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开始大刀阔斧美化环境。

       如针对农村街巷“牛皮癣”突出的问题,新水坑村专门在人流密集场所设置了8块大型招租广告宣传栏,引导群众在宣传栏内规范张贴各类广告信息,大大减少了乱张贴现象。

       村容的维护需要一定资金的支持,对此,新水坑村积极集约利用土地,盘活旧有厂房和工业园区,建成临街商铺和标准化写字楼,大大提升了租金收入。此外,新水坑村还建设环村自行车绿道,大力发展饮食、娱乐等休闲产业。经过努力,2017年,新水坑村固定资产已突破2.43亿元,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翻番,有效保障了村庄日常环卫保洁的支出。

       新水坑村的创新治理实现了“旧貌换新颜”,地处流溪河畔的米埗村也通过整饬村容村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惠民工程等措施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乡村人居环境,有乡愁的村容村貌也带动了特色民宿、特色美食和特色文化创意等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一个黛瓦白墙与绿水青山相融、风景秀美独特的美丽乡村正逐渐呈现。

       去年,广州超额完成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全市100%的村基本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76.66%的村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40.03%的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

记者:傅鹏 柳时强 转自:南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