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2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患者,再不控制就晚了!4招自测糖尿病风险

 昵称15607564 2019-04-12

说起双胞胎,他们不仅长得像,甚至生活轨迹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可能生活习惯相似,同时罹患相同的疾病等等。

昨晚节目开场的这对皮特兄弟也是一样,他们十年前身体状况相似,有同样的病症。但十年后,一个相对健康,一个却失明、截肢、患癌。

双胞胎兄弟的命运为何截然不同,这其中的疾病又是什么?

「 本期专家 」

1

双胞胎兄弟

命运为何截然不同

十年前,兄弟俩的空腹血糖值分别为6.3mmol/L和6.5mmol/L,都患有糖代谢异常,属于糖尿病前期

【小贴士】

糖尿病前期(糖代谢/耐量异常):6.1mmol/L≤空腹血糖<7mmol/L;7.8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

糖尿病:空腹血糖>7mmol/L,空腹血糖>11.1mmol/L。

据宁光教授的研究,我国糖尿病前期的发生率为50.1%,相当于每2个人中就有1个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前期是逆转糖尿病的黄金时期,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高血糖增加癌症风险

高血糖与多种疾病相关,甚至可能引发癌症。林国乐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结直肠癌患者中有不少人患有糖尿病。

专家表示,有研究发现,糖尿病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包括结直肠癌、肺癌、胰腺癌,以及女性生殖系统肿瘤。

这是因为糖尿病与肿瘤之间有很多交叉因素,而且肿瘤细胞在恶性生长过程中需要葡萄糖作为唯一的能量供应源,进行无氧糖酵解,而高糖恰好可以给肿瘤细胞提供原料。

有研究显示,与空腹血糖<5.6mmol/L的人相比,空腹血糖>7.9 mmol/L的人患恶性肿瘤的风险约高25%

2

被人忽视的高血糖隐匿信号

糖代谢异常一旦发展为糖尿病,就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除了抽血检查以外,生活中有哪些方法能帮助我们评估血糖,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呢?

1
饭后犯困

每次进餐后的血糖波动都是一次代谢扰动,进餐后,大量血液分布到消化道,使得脑部暂时缺氧,人就容易犯困,而这可能预示糖尿病前期。

2
一把辨“糖人”:握力小

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利用一个海绵刷,对4500名美国人和6000名中国人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检测的这项指标与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相关。这项指标就是握力

【方法】将海绵完全浸湿,单手用力挤压后,放在纸巾上,看纸巾的浸湿程度。纸巾上的水越多,说明握力越小。如果握力明显减弱,可能预示糖尿病前期。

握力能判断是否存在肌少症,即骨骼肌是否减少。肌少症与多种代谢疾病相关,如果出现肌少,往往存在脂肪增加,容易加剧胰岛素抵抗,引起糖尿病。

肌肉是体内葡萄糖代谢最主要的组织,它通过消耗葡萄糖给我们提供热量。而骨骼肌是最重要的能量代谢部位,如果肌肉量减少,能被代谢掉的葡萄糖就会减少,就容易出现胰岛素作用不敏感以及血糖升高,进而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也可用握力器进行握力测试,一般来说,健康男性的握力应43.5公斤女性应该30公斤

3
一臂一掌辨“糖人”:腰围大

01   T恤测腰围

人体两臂的臂长与身高相等。欧洲肥胖大会上公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腰围超过身高一半的人,是明显的腹型肥胖,预示代谢综合征风险较高。

【方法】将一件合身的长袖T恤对折,把袖子与肩膀部位围在腰上,如果腰间剩余距离超过一掌,可能预示“糖人”。

02   软尺测腰围

也可直接用软尺测量腰围,具体位置是肋缘下角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部位。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可诊断为腹型肥胖,糖尿病风险较高。

这是因为腰围变粗后,腹内脂肪增加,非常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而一旦发展下去,就可能变成糖代谢异常。腰围变粗是糖尿病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

03   五毛硬币测皮下脂肪

还可用五毛硬币来测量皮下脂肪。在肚脐旁边1cm左右,捏起脂肪皮层,用五毛硬币对比。通过腹部脂肪的厚度可大致判断肥胖的程度,正常男性的皮下脂肪约5~15mm女性12~20mm

皮下脂肪厚问题还不是很大,如果内脏脂肪增加,更容易出现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紊乱。

4
“糖包”辨“糖人”:易感染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异常,免疫力下降,白细胞游走能力下降,所以很容易出现感染,尤其是皮肤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

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就是疖子,有的甚至变成巨大的带脓痈肿。如果头面部频繁大量起痘背部长疖子,或胫骨前侧黑斑,可能预示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一旦感染,非常容易扩散。因为高糖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而且高糖会使蛋白质糖基化,让蛋白质修复能力明显下降。

【糖尿病风险评分表】

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与其他学会的一些专家制定了一个糖尿病患者高危筛查表,如下图。如果总分≥25,糖尿病风险较高。

其中,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身高(m。此外,女性相对自律,家务劳动多;而男性应酬多,易肥胖,所以从性别上来讲,女性风险更低。

剩余节目内容,请看本次推送的第二篇文章,标题:《血糖一高,全身受伤!专家给出4大控糖妙招,简单又好用》。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公众号吧~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