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造型到风格:单小勇当代水墨画

 石岩里人_牛歌 2019-04-12


2018-11-21 20:24国画/人物/艺术

2014年8月于法国

单小勇坚持把“风格”作为艺术的基本追求,而与追求笔墨和素描的中国画观念并不相同。从单小勇的艺术中可以看到“风格优先”的原则,这是他敢于突破前人,创立自己形式语言的基本理念。

敢问路在何方 纸本水墨 180cm×192cm 2016年_副本

纵观中国绘画艺术发展轨迹,两汉起源,至唐宋始盛,至今历经一千多年,画家如过江之卿,作品浩如烟云:山水、人物、花鸟;意境营造大写意、小写意;技法勾擦皴染,点线面、黑白灰……宗派林立,大师辈出,但把结构作为中国画的基本追求一直没有变。这一现象,被两位山东籍的画家所颠覆。一位是台湾画家刘国松先生,他用第三只眼睛观世界,山水画作品虚幻的意境超出人的想象;另一位就是现居北京的画家单小勇先生,他经过对中国画的深刻反思,多年的积淀历练,厚积薄发,于2013年农历癸巳年,大胆变法,将抽象形态的构成艺术引入国画,用线的透叠形态的组合关系创造了自己的语言结构,为沉寂的中国水墨画艺术开启一扇炫目的天窗,也引起如潮的争议和好评。

明月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7年_副本

单小勇先生科班出身,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又进北京画院中国画高级创作班钻研创作,是一位从事多年中国画创作的学者型画家,工写皆精,山水、人物,涉猎广泛,画风或清新秀丽、或浑厚不羁,大气凝练,在中国画坛屡有建树。单小勇先生长期浸淫于中国画艺术氛围,深刻领略水墨画的博大精深。为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他潜心研究、探索,敢于突破前人,对传统的中国画进行全新的阐释:颠覆素描基础的理论,创立独特的形式语言,以《构成》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基础,在画面的形式上有了根本突破。

无雨亦生云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7年_副本

反观单小勇的作品,称“变法”的确当之无愧:他以独特的绘画语言,打破传统意境营造,画面形式不再局限于重叠的组合,运用透叠的构成形式融入到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中,形成“云烟透叠”的独特画风。在画面的构成上,单小勇不刻意描绘物体的结构及透视变化,而是追求物体外轮廓的美,外在的形式美。他的创新作品,线条粗犷流畅、缠绕叠加,大胆运用独立的板块式色彩,通过抽象的艺术符号,刻画云雾、山川、树木、流水、人物,超越时间、空间,语境多元化反映事物深层的主旨韵律,主动开拓观众的想象空间,给予美感饱满、气韵生动的艺术影响力。

闲云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7年_副本

《云里云外》,画家用独特的视角刻画出一个云雾缭绕的小村,参差不齐的房舍既有江南风格,又有北方山村特征,在大片白云的映衬下,若隐若现,村舍上方氤氲着缠绕翻卷的云团,仔细揣摩又似山峦,浓墨重彩,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整个画面线条简洁、色彩斑斓,美丽而爽心悦目;《赏夏》《夏韵》《清气》《清逸》的主人公都是女性,通过流畅线条的透视叠加,夸张地刻画出一个个曲线优美又丰腴的女性或坐或卧,夏日绿荫围绕或旷野中的鲜花野草陪伴,表达出复杂的意境,令不同经历的观众有不同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云里云外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7年_副本

单小勇的创新,不是反传统的,而是将传统与当代变革巧妙地统一起来,为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注入新的生机,有极强的艺术穿透力、震撼力。他说:“当年的张大千素有‘真石涛’之称谓,但无论怎么真,都是石涛再生而已,他不反思不变革,就没有后来‘泼墨与泼彩’的大千风格。探索、创新,永远是艺术家的天性所在,鼎力推动中国画跨时代发展,是我变法的最大动力。”

清逸 纸本水墨 68cm×138cm 2017年_副本

单小勇在知天命之年的“癸巳变法”,如一朵浓墨重彩的奇异浪花,翻卷横亘于中国水墨画的历史长河中,恰如“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马汝建)

山间 纸本水墨 68cm×68cm 2017年_副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