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松山大战,明军败给了清军的计谋,不由说是败给皇太极的银碗

 历史解密坊 2019-04-13

嘉庆皇帝曾说过:“太祖一战(萨尔浒大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松锦大战)而帝业定。”。松山(锦州)大战是大清入主中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三大战役之一,很多人都认为明军是败给了清军的计谋,可是没几个人知道,明军应该是败给了皇太极手里的一只银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公元1635年,明朝在边关的局势开始恶化,后金皇太极统军三征察哈尔部,号称得到了传国玉玺,并于次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开始了对明朝的征伐。
皇太极率领凶悍的八旗铁骑,将驻守锦州城的明军重重围困。眼看着锦州城即将失守,崇祯皇帝命洪承畴统兵13万前去救援,意图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原来一直在西北战场与农民军交锋,曾在关内将李自成的起义军打败,不管论谋略,还是勇气,他都是明末时期最优秀的将领之一。

洪承畴此次带来的13万大军,都是在中原各镇军中抽调的精兵强将,在镇压起义军时身经百战,可以说,明朝这次是下了血本的。明军虽然人多势众,武器精良,而且是主场作战。可满洲八旗兵却也都悍勇无比,凶猛的铁骑号称天下第一,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虎狼之师,故此双方的实力可谓是势均力敌,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在大战一触即发时,皇太极的身体出了异样,《清太宗实录》中记载:“(皇太极)欲十一日亲征,因鼻衄缓三日”。意思就是说皇太极想要在十一日这天亲征,却又因流鼻血不停而作罢,只能暂缓三日。

皇太极马上意识到事情要糟糕,大军激战在即,自己却病倒了,这无疑是极为动摇军心的事情,万一此次与明军决战失败,那么后金只能被打回原形,重新退回关外,经营几十年的基业,也就此毁于一旦。
为了鼓舞士气,皇太极决定不顾身体病疾继续亲征,可是鼻子依然流血怎么办呢?他命人拿来一个银碗,用左手端着碗,任凭鼻孔中流下的血,一滴滴地落在了银碗中。皇太极“不要命”的举动,让他手下的官兵个个看傻了眼,纷纷赞叹皇太极的英勇顽强,信心十足,甚至看出了后金国此战必胜的希望。

皇帝带病亲征的消息在清军阵营中传开了,八旗勇士瞬间信心倍增,纷纷表示要同皇太极一起与明军决一死战。皇太极的这个举动,实实在在地给满洲骑兵打了一针强心剂,并在战场上让满洲骑兵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直至最后,明朝13万大军全线溃败,洪承畴亦被清军俘虏,从此奠定了八旗兵进入中原争雄的基础。
我们再说皇太极的鼻衄病,他只是鼻子出血这么简单吗?现代医学认为,皇太极流鼻血可能并非上火或空气干燥,而是多年来的宿疾所致。《清史稿太宗本纪》开篇这样描述:“(皇太极)颜如涯丹,严寒不栗”,意思就是说,皇太极的脸赤红而有光泽,在冬天的时候一点都不怕冷,再加上皇太极身体肥胖多脂的体貌特征,可以确定他可能患有高血压、多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

皇太极之所以没有对流鼻血大惊小怪,说明这种现象并非发生过一次两次,此次战役对皇太极十分重要,他用银碗接血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时期的“作秀”表演,皇太极用一只银碗,将有病这个不利局面,巧妙地转化为将士们“必胜”的信心,只可怜明朝13万大军,竟败在皇太极手中的一只银碗之上。
当然,“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皇太极虽然能以“鼻衄病”激励将士,可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多年的鞍马劳顿,再加上自己身体的宿疾得不到有效诊治,皇太极的病症越来越重,以至于后来在紫禁城伏案批阅公文时,猝然长逝,连继承人都未来得及选定。
皇太极在历史上可以被称为优秀的军事家与政治家,无论是排兵布阵,治理国家,还是靠一只银碗“作秀”激励士气,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若是没有皇太极的纵横排奡,清朝即使能问鼎中原,也需要晚20年时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