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758、皇太极摧毁明朝防线

 梦想童年594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历史开讲#

公元1640年至1642年,明清双方在辽西展开了一场生死大决战,史称松锦之战。结果,明朝大败,坚固的关宁锦防线被彻底摧毁,明军主力损失殆尽,关外全部落入大清之手。

在长达两年的松锦之战中,皇太极胸怀全局,运筹帷幄,精心谋划,他采取围点打援、断敌粮道、途中设伏、攻坚克敌等一系列灵活战术,取得了辉煌胜利,展现了皇太极高超的战争指挥艺术,是他一生军事生涯的精彩之作。

松锦之战首先是从围困锦州开始的。锦州位于辽西走廊东端,是关宁锦防线的先锋,处在清军南下的咽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锦州城池坚固,清军曾经多次攻打,均未攻克。

锦州守将叫祖大寿,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祖大寿是宁远人,出身将门,曾经跟随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战功卓著,成为袁崇焕的心腹大将。

袁崇焕含冤入狱后,祖大寿悲愤交加,私自率部离开北京,回到宁远。袁崇焕在狱中给祖大寿写信,劝他以大局为重,返回战场。祖大寿敬佩袁崇焕,于是领兵返回,继续与清军作战。后来,祖大寿奉命镇守锦州。

公元1631年,祖大寿带领部分兵力去修离锦州不远的大凌河城,不料被多尔衮率军包围。清军围城三个多月,大凌河城弹尽粮绝,无法坚持了。皇太极素闻祖大寿忠勇,多次劝他投降。祖大寿走投无路,为了保全城中军民,不得已出城投降。

祖大寿到了金营,皇太极很高兴,率众贝勒和大臣一齐出营迎接,以女真族最高的礼节相见,并大摆宴席款待。祖大寿表示,自己妻儿均在锦州城内,他愿意回去夺取锦州城,献给大清。皇太极同意了。

不料,祖大寿是诈降之计,他回到锦州以后,立即组织防御,继续对抗清军。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气不过,领兵来打,结果大败。此后,祖大寿坚守锦州数年,清军不能越过。

清军将士深恨祖大寿,说他出尔反尔。皇太极却说:“祖太寿忠于他的主子,又挂念妻儿,违背诺言,可以理解。像这样的忠勇之士,迟早会为我所用的。”祖大寿回锦州的时候,把儿子祖可法留在了清营,皇太极一直以礼相待,没有为难他。

皇太极在推行一系列新政、大清进一步强盛之后,决定举兵南下,再攻明朝。这一次,皇太极相信,他已经有了足够的实力,一定能够摧毁关宁锦防线,歼灭明军主力,打开向关内进军的通道。

公元1640年3月,皇太极把济尔哈朗、多铎两位亲王召来,命令他们率军包围锦州。二人大喜,他们痛恨祖大寿诈降,又吃过败仗,一直想报仇雪耻。

多铎摩拳擦掌说:“早就该收拾祖大寿那小子了,如今我军有了红衣大炮,攻破锦州城不在话下。”多铎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时年二十七岁,血气方刚,勇猛善战,是清军的重要将领。

皇太极摇着头说:“拿下锦州城,只是小菜一碟。朕要布一盘大棋,以锦州为诱饵,吸引明军主力前来,一举歼灭。你们的任务是围而不打,但也不要让城内明军突围跑了。”

济尔哈朗、多铎领命而去,迅速包围了锦州城,拉开了松锦之战的大幕。清军在锦州城外建起数座营垒,深挖濠沟,树起栅木,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祖大寿几次组织兵力,试图冲破清军包围,均不奏效,只得在城内坚守。

清军为防止士兵疲劳,分为两批,每月轮换一次,又在离锦州不远的义县屯田,建立了后勤补给基地,以作长久之计。清军围城一年,锦州城内即将断粮,无奈只得向崇祯皇帝求救。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正在全力对付李自成的起义军,兵力短缺,但锦州不能不救,锦州一失,清军就会大举南下,后果不堪设想。于是,崇祯皇帝狠狠心,东拼西凑了九边重镇十三万兵力,准备投入东北战场,这几乎是明朝在北方的全部家底了。可军队缺乏主帅,崇祯皇帝又咬咬牙,把他最信任的大将洪承畴从西北战场调来,任命为蓟辽总督,让他率军去救锦州。

洪承畴是当时明军数一数二的大将,堪称中流砥柱,他在西北战场征战多年,曾经将李自成的起义军打得只剩下十八人,威名远扬。洪承畴临危受命,不敢怠慢,立即奔赴东北战场。

洪承畴下令,各路兵马在宁远集结,准备从宁远出发,北上援救锦州。明军虽说是东拼西凑的,但实力并不弱,都是镇守边关的精兵悍将,领兵的八名总兵官,也都是能征惯战的猛将。崇祯皇帝为了挽救东北危局,下了血本,拼上了最后的赌注。

皇太极当时在沈阳,身体有病,听说洪承畴率兵前来,吃了一惊,便要御驾亲征。众臣劝他养病要紧,另派大将前去即可。皇太极说:“洪承畴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朕只有亲自与他对阵,才能放心。”

沈阳离锦州五百多里,皇太极拖着病体,昼夜兼行。途中鼻子流血不止,皇太极顾不上休息,一边用碗接着鼻血,一边策马疾行,很快赶到了锦州城外。

公元1641年7月,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名总兵官、十三万兵马,北上援救锦州。宁远到锦州约二百里路,沿途有不少险要山川,适于伏击。清军将领纷纷建议,在半路设下埋伏,阻击明军。皇太极沉思片刻,说:“洪承畴智谋过人,必有防备,这一招恐怕没用。”

洪承畴确有智谋,而且用兵谨慎,他采取边探路、边行进、步步立营的办法,十分警惕地向锦州方向进军,唯恐陷入清军的埋伏圈,因而进兵速度缓慢,一天走不了多远。崇祯皇帝因为军粮短缺,希望洪承畴速战速决,多次催促他加快进兵速度。

洪承畴经过多日行军,终于到达锦州附近的松山。松山有清军驻守,双方随即展开大战。明军确实比较精锐,与凶悍的清军打得不可开交。宁远总兵吴三桂,多年在关外与清军作战,熟悉清军战法,他看准清军的薄弱点,带领所部猛打猛冲,杀死了不少清兵。明军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宣府总兵官杨国柱阵亡。战后,洪承畴嘉奖了吴三桂。

在双方激战的时候,皇太极登上山岗,观看战况。皇太极见明军阵势严整,将士勇敢,感叹道:“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名不虚传。”皇太极不想与明军硬碰,下令撤兵。皇太极是想以智取胜。

明军占领了松山,松山是锦州的南大门,山上筑有松山城。明军首战告捷,十分得意,便在松山安营休息。当天夜里,皇太极下令,清军连夜挖了三条大沟,把松山团团包围起来。不过,明军恃着居高临下,地形有利,并不惊慌。

皇太极已经谋划好了破敌之策,命大批清军南下,在宁远至锦州的路上设下埋伏。将领们疑惑不解,说:“明军来时不设伏,此时都在松山,再去半路设伏,有什么用呢?”皇太极笑而不答,只是让他们遵令而行。

原来,皇太极已经命令一支清军秘密南下,烧毁了明军屯积在笔架山上的粮草,并截断了明军粮道。皇太极料定,明军人无粮食,马无草料,一定会仓皇返回宁远,正好出其不意,在半路上打个伏击。

明军随军携带的粮草不多,十几万大军消耗巨大,忽闻粮道被断,顿时慌乱起来。各总兵官纷纷要求突围,返回宁远,取得粮食后再来解锦州之围。各总兵官都是边镇悍将,骄横惯了,又不是洪承畴原来的部下,因而洪承畴很难约束。

洪承畴见几个总兵官意见一致,态度坚决,只得同意突围。不料,在一天夜里,大同总兵王朴不等突围命令,擅自带领本部人马冲下山去。这一下,明军自己先乱了起来。几个总兵官趁着混乱,也带领所部跟着下山突围。

清军没有全力阻击,明军几路兵马顺利冲了出去,慌不择路地向宁远飞奔。本来应该是有计划的突围,却变成了溃逃,结果正好落入皇太极的伏击圈。经过一番激战,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吴三桂带领一支人马,拼死突出重围,后来逃到山海关。王朴也逃得性命,但事后被朝廷追究,以“首逃”之罪将其斩首。其他总兵官则从轻发落。

洪承畴与玉田总兵曹变蛟、前屯卫总兵王廷臣三人没有突围,仍然据守松山城。皇太极歼灭明军主力以后,开始全力攻击松山。洪承畴知道大势已去,但仍然拼死抵御,又坚守了半年多。

公元1642年2月,清军用红衣大炮轰倒城墙,松山陷落。曹变蛟、王廷臣二人战死,洪承畴当了俘虏。

一个月后,锦州城内弹尽粮绝,祖大寿只好献城投降。这一次祖大寿是真心投降,从此为清朝效力。皇太极不计前嫌,仍然对祖大寿礼遇有加。至此,松锦大战落下了帷幕。

松锦之战以大清全胜而告终,明朝损失了十多万精锐部队,关宁锦防线全面崩溃。从此以后,关外土地尽归大清所有。吴三桂奉命率领数万兵马,凭借险峻地形,艰难地守着山海关,阻击清军继续南下。

在松锦大战中,明朝主帅洪承畴被俘。洪承畴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起初宁死不降,后来却被感化,诚心降清,并为清朝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请看下一集,洪承畴是怎样降清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