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9.《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修订专家共识)》要点

 常青樹 2019-04-13

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修订专家共识)要点

 

我国鼻咽癌的放疗工作始于20世纪4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放疗设备、放疗技术的更新,临床经验的累积,鼻咽癌放疗后5年生存率由15%~25%提高到80%左右。 准确的肿瘤临床分期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以及学术交流的基础。 随着影像学、放射治疗技术以及人们对鼻咽癌生物学特性认识的发展,鼻咽癌分期的演变经历了从经验到依赖循证医学的过程。 

一、分期手段

在全面的临床病史询问、体检和鼻咽镜检查的基础上,MRI检查已被确立为鼻咽癌TN分期的首要影像检查手段和诊断依据,MRI扫描检查规范参照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 CT检查可作为诊断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的重要补充手段。 推荐肺部CT、肝脏超声或MRI(腹部超声或CT)、骨ECT作为中晚期患者评估远处转移的常规检查方法。PET-CT不仅在发现远处器官转移和第二原发肿瘤的敏感性方面优势明显,同时能弥补MRI 在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的不足,且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SUVmax均为鼻咽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建议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对颈淋巴结阳性或T3T4期或可疑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推荐行PET-CT检查以明确有无远处转移。
    二、分期修订相关的主要因素
    1. 鼻腔或口咽侵犯:  UICC/AJCC分期中将鼻咽或口咽侵犯归为T1较为合理。
    2. 鼻旁窦侵犯:  UICC/AJCC分期将鼻窦侵犯归为T3 较为合理。
    3. 咽后淋巴结转移: 建议中国2008分期取消N1a亚组的形式,将N1aN1b合并为N1
    4. 颈淋巴结最大径:  建议中国2008分期删除颈淋巴结最大径>3cm这个N分期因素。 

 5. 淋巴结包膜外侵犯: 为了保证分期因素的客观性和可预测性,建议删除淋巴结ECS这一N分期因素。

    三、UICC/AJCC分期第8版主要修订内容 

UICC/AJCC分期筹备委员会在收集鼻咽癌UICC/AJCC分期第8版修订意见时,主要考虑以下
几点: UICC/AJCC分期第7版是基于常规放疗数据的临床分期,需要修订适应IMRT时代的分期标准;②解决分期在临床应用中的咀嚼肌间隙、椎前肌的归属、何氏锁骨上窝的判断问题;③分期能否简化。 同时,还希望能促进形成世界范围内统一的鼻咽癌分期系统,因此需要充分考虑中国2008分期系统的优点,并将其纳入新的分期。

四、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修订专家共识

鼻咽癌中国2008分期标准的制定主要是基于既往常规放疗的回顾性数据,自2009年颁布实施以来,随着IMRT的广泛应用,其不足愈发明显。 因此,中国2008分期的修订势在必行。 2017年颁布的UICC/AJCC分期第8版在国际多学科专家共识的基础上,整合了第7版和中国2008 分期各自优势。 201771日中国鼻咽癌临床分期工作委员会在福建南平召开了中国鼻咽癌分期修订工作会议,国内各位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进行充分地讨论和沟通,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目前UICC/AJCC分期第8版较为合理,中国2008分期修订应参照UICC/AJCC分期第8版标准,以制定国际统一分期标准。因此,推荐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与UICC/AJCC分期第8版保持一致,具体分期见表1 

鼻咽癌 UICC/AJCC分期第/ /中国分期2017  (分期及内容 )

T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有颈转移淋巴结
T1:肿瘤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受累
T2: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受累(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
T3: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颈椎、翼状结构,和/或鼻旁窦
T4:肿瘤侵犯至颅内,有颅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外肌的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
N分期
NX: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单侧颈部和/或咽后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2: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位于且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3:颈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和(或)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下区域
临床分期
0期:TisN0M0
Ⅰ期:T1N0M0
Ⅱ期:T0-1N1M0T2N0-1M0
Ⅲ期:T0-2N2M0T3N0-2M0
A期:T0-3N3M3  T4N0-3M0
B期:任何 TN M1 

此外,专家们认为应对UICC/AJCC分期第8版中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表述和解剖结构定义予以备注说明,颅神经受累定义为影像学(MRI)和临床检查同时有颅神经受侵和麻痹;N分期中颈部淋巴结最大径定义为影像学(MRICT 上轴位、矢状位或冠状位任一断面上所测量最大径;融合淋巴结测量:融合后的整个淋巴结中心所在层面上的最大径;对于下颈淋巴结分区可参照RTOG颈淋巴结分区标准(即采纳了中国鼻咽癌2008分期颈淋巴结分区标准),如出现颈淋巴结跨区转移,则以淋巴结下缘跨入的分区作为界定N分期的标准。 同时,专家共识还依据UICC/AJCC分期第 8版的各TN分期标准制作了相应的图示(详见图2),以供同行参考。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鼻咽癌分期2017版(2008鼻咽癌分期修订专家共识) 》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17.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