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饮食对于民众来说有多重要?不吃饭就没有维持生命的能量。可是怎么吃?甜吃多了可能会失忆、掉发,咸吃多了可能心力衰竭,辣吃多了会视线模糊······稍不注意就是自我伤害,到底怎么吃? 在中医理论中,五味与人的五官相对应,各司其职,正如《黄帝内经》所述: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适量摄入这五种味道,可以补益五脏。但是,过量摄入则会导致相应脏腑其功能增强,从而引起相克脏腑的病变。总的来说,这条经验可以总结为: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肝,咸多伤心,甘多伤肾。 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些伤害吧!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酸味食物,如乌梅、山楂等,有疏肝行气解郁的功能,可以补肝。医生还认为,这一类食物有收敛固涩(与拉肚子相反)、生津开胃的功效。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食酸可促进消化、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有些调味醋甚至还能灭菌。 但是!过多摄入酸味会引起肝功能亢奋,也就是俗称的肝火旺,进而克伐脾胃,又由于“脾其华在唇”,所以人的嘴唇可能会在此时失去光泽、往外翻,形成“唇揭”,同时还会出现饭量减少、胃胀、大便稀等脾虚症状。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苦可以补心,像是苦瓜、茶叶都是味苦之物,均有清心泻火的作用,可谓“走心养心”。 苦瓜酿山楂:一道凉菜三种口味 但摄入过多苦味会伤肺。因为肺主皮毛,所以苦味摄入过度后,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同时还会出现咳嗽、咳痰等肺虚症状。 另外,有时候吃到极苦的东西,人会本能地呕吐,这是因苦味多属寒凉食品,它们易伤脾胃,从而导致胃气阻滞或者上逆。 总之,“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养生界是行不通的。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辛(辣)味可以补肺,如葱、姜这样辛辣的食物,可以宣肺通鼻,调治鼻塞、流涕不利。 但摄入过多辣味,会使得肺气偏胜,克伐肝脏。由于肝藏血主筋,这就会导致人出现头晕目眩、面无血色、视线模糊等肝血虚的症状。所以,有时候人真的可以被辣晕,无辣不欢的朋友请加倍注意。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咸味食物可以补肾,比如有淡淡咸味的大豆与板栗,都适用于调理腰膝酸软、手足发冷、肠燥便秘等肾阳亏虚的症状。 膨化食品含盐量大都极高 但是,过多摄入咸味会引起肾气偏胜,克伐心脏。《黄帝内经》中记载“心主血”,所以咸吃多了,就会抑制血的生发,导致血脉凝聚、脸色变黑,严重时还能伴随心悸、气短、胸痛等心虚症状。 现代研究也表明,盐分摄入过量会罹患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市面上的膨化食品其实含盐量都很高,为了心脏请尽量抵制它们的诱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甘甜的食物走脾养脾。 但是,过多的甘味会导致脾气胜,克伐肾脏。又由于肾脏其华在发,所以这可能导致头发失去光泽甚至脱落,同时还常引发腰酸、耳鸣等肾虚症状。 此外,很多研究已经证明,糖作为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虽然可以使人兴奋、缓解压力,带来幸福感,但也会诱发糖尿病、脂肪肝、痛风、高血压等疾病,甚至能导致大脑海马畏缩,引起记忆力下降,损害认知能力!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种步步惊心的感觉?其实为了健康,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只要注意各种口味“雨露均沾”,不“单恋”某种味道,腑脏受到伤害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 来源丨央视科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