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医案信息 王某,女,32岁。尿血时轻时重,小便时无尿道疼痛,食欲不振,大便时稀,腰酸乏力,尿常规:尿血++,余未见异常。 初诊 主诉:尿血半年余。 刻下:精神萎靡,身体虚胖,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弱无力。 方药:黄芪15 白术10 党参20 当归12 茯苓10 远志3 知母10 菟丝子10 巴戟天10 地榆炭10 蒲黄炭10 小蓟炭20,每日煎一剂。 服药一剂尿血则止。现已三天未尿血,继服上方三剂,仍未再尿血,效不更方,又继服5剂。 02 徐书医话 尿血临床常见于肾结核、肾结石、急慢性膀胱炎、急慢性肾炎、膀胱肿瘤等。《诸病源候论》中讲到尿血的病因病机: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即小便频数,膀胱热则水下涩即小便艰涩。《诸病源候论》特别的介绍了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热甚者,称之为血淋。 教科书中提供的方药有小蓟饮子,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引起的尿血,方中用小蓟配生地和清热解毒药;第二个方子是《伤寒论》中的猪苓汤,用于治疗慢性膀胱炎引起的尿血,主要表现为疲劳、劳累后诱发,血尿反复发作,舌红苔少考虑阴虚夹湿热。例如泌尿系结石,结石滑动坎顿于输尿管后引起的血尿,即可用猪苓汤。对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一般的炎症所引起的尿血,余一般会用小柴胡汤合用五苓散加味。所以从中医辨证来说寒热虚实皆可以导致尿血。 这个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便溏、脉弱为主要表现,第一要考虑脾虚。脾主统血,脾不统血故而尿血,第二伴有腰膝酸软的肾阳虚症候,考虑脾肾阳虚,所以用归脾汤加味治疗,从治疗来看从脾肾双调,止血专药有小蓟炭,小蓟炭治疗尿血效果非常好,另外的专病专药是白茅根、侧柏叶炭,鲜白茅根可用到60-100g,止血效果非常快,能清热、能利尿。本病看似简单,用药精准方可取得良效。 03 徐师答疑 学生问:师父这位患者考虑脾肾阳虚证,方药中有没有考虑到温补肾阳? 徐师答:方中巴戟天、淫羊藿均是补肾阳;当归、黄芪、党参以补脾。 学生问:师父患者没有虚热之象,为何要用知母? 徐师答:血症虽无明显热象,用知母一是可利尿二是可监制补肾温阳时产生的热。《神农本草经》中:知母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学生问:师父如果止血太过造成瘀血将如何考虑? 徐师答:运用止血药时应考虑选用止血又不留瘀之品,如丹参、蒲黄、血余炭等皆有双从之效。 学生问:师父,这个医案辨为脾肾两虚,既然有健脾之品,为何茯苓10克? 徐师答:茯苓乃利湿健脾。 学生问:师父,病人尿血半年之久,既伤阴血,又伤脾气肾气(诸淋皆肾虚),血止后,要不要从固本,再治疗一段时间呢?后继考虑什么方巩固治疗? 徐师答:早上用补中益气汤,晚上用知拍地黄汤。 |
|
来自: jiezhukuaile > 《我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