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脉第十续

 神龙风图书阅览 2019-04-14

我和大家分享下《内经》的脉经一篇。

我们祖宗的精华,就总结为《经脉》

不妨多角度,多分析,把经脉融入到自身的思维里,随血液而循环不息,无有终时。

传于后世,亦无有终时。

如果意欲深入学习,懂了经脉后,可以玩下九针十二原。令大家可以看看中国古圣人的九针真相。

宣传一下中国人的根,根就是经脉,涌涌长流几千年。中国人的宝贝,怎么可以失掉呢?

根本一动,叶落枝枯,这道理我们懂,但也必须随身而用啊

故内经常提根,本,结,标

寻根问底,究其根源也。人身也有根本,

守本存真,故内经常论真。真要,真人,天真

人身之《根结》,论根与结

人气的运行论述《阴阳离合》,阴有开阖枢,阳也有开阖枢

人气成周,而循行不息。故曰阴阳

阴阳有别,故曰十二经脉。

文化的传播,多角度,多方向,多角色,

学习内经主要先别阴阳

阴阳能别,是谓大道。阴阳不别,是谓太易。 治病者最忌不知阴阳 分别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之阴阳…… 

天之阴阳,昼为阳,夜为阴。

地之阴阳,出地者为阳,未出地者为阴。

人之阴阳,外为阳,内为阴。 

故曰,

穿衣起居失常伤阳。

饮食不节伤阴。

阴运作其内,

阳运作其外,

故曰,两精相搏谓之生命。 阴阳相搏成周,故乱,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这里别阴阳就不做解了。

人体阳皆起于胃,故探人迎为探人体阳的运作状态。

人体之阴皆从脚上腹,出于手。故探脉口探人体阴的运作状态。 

这里别阴阳就不做解了。

人体阳皆起于胃,故探人迎为探人体阳的运作状态。

人体之阴皆从脚上腹,出于手。故探脉口探人体阴的运作状态。

 阴气由里出外,阳气由表归里。故曰,至者为阳,去者为阴。

阴阳之脉,相搏无休,故治病必须探脉,验脉。

先不要把自己思维弄乱了,才能清晰后面的事情。

好好考虑阴阳,分辨阴阳。令自己随时能分别阴阳。

之后才能深入理解事实。


雷公問於黃帝曰:

「禁脈」之言,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營其所行,制其度量,內次五藏,外別六府。

願盡聞其道。

黃帝曰:

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

穀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

雷公曰:

願卒聞經脈之始也。

黃帝曰:

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内经里有一篇《禁服》文章,这里的禁脉是禁服。禁:就是禁止,

服:就是服用,服用后混入血液中,随经脉运行。

这里说的是服用经脉,混入自己的血气里,随经脉运行。

谷入于人体之胃,内从五藏发动,出经脉布身体上下左右,从而有生命持续。

也是人体的经脉之道。

故人经脉里无胃气之动曰死。

起气源头已失去,没有气来生身,故曰死。

经脉游行身体的上下左右以生养身体,故曰经脉是可以决死生,百病居所,调虚实,的地方

请问大家,我们能通达经脉吗?

身体离开经脉深入理解,其实我们什么也做不了。

脉:是谷入于胃,行于脉内而灌溉身体上下左右的东西叫营气。

经:是行于脉外的东西随昼夜波动出阳,入阴。叫卫气。

故曰:经脉。

社会上无论你做什么医,按摩也好,按蹻也好,针也好,灸也好,药也好,……离开经脉,你什么也做不了了。

精:两神相搏谓之精。意指身体的水与气的平衡。

意欲做好医的工作,建议扎实握紧经脉,令自己必解必服,后面的路就有可以依靠的地方。

诊,必知何条经脉之病。

治,必中其害处。

推理,必有经脉依靠而合其道。

明知经脉行向,人病头痛才会找脚。气未至趾末造成病的。

再在头上治疗,勤用也是无功。

脚重,源于气不能上行,当取头颈肩治疗。令气能上行。反取足治疗,气不能上行。勤治也无功。

所以我们追求养生命也好,治病也好,必须深入紧握经脉之道,才能有所得,有所成。

为了我们能熟悉人身体运行之道,所以有这篇《经脉》。

独一篇经脉理解人体运作,远远高于西医基础《解剖学》

做人或学医,何必不死心塌地服用《经脉》呢?


肺手太陰之脈:

①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②其支者,從腕後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脹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兩手而瞀,此為臂厥。

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氣,喘,渴,煩心,胸滿,臑臂內前廉痛厥,掌中熱。

①氣盛有餘則肩背痛(胀也),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

②氣虛則肩背痛(陷下也),寒,少氣不足以息,溺色變。

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盛者……寸口大三倍於人迎,(经脉之道路状态,故切其脉口可知)

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水谷入胃,胃运化水谷为气的过程,曰焦。


其气分为三遂。一出上焦,约在胃上口。一出中焦,约在胃。一出下焦,约在膀胱与大肠空窍处。

瞀:眼冒金星,

交两手,把经脉之道收短。

鱼际:手鱼之边。

肺为身体的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身体百节运作,需要皮肤守着气道才能通行,循环往复。


气陷则脉道堵塞,气浮则脉道急流。如吹气球,气满则气成球状,球里东西易行。没气则陷下,球里面东西无法难行。


经脉在皮肤下游走,气多则行易而急,气少则皮陷而经脉行缓而曲。

故曰:肺朝百脉。

欲疾则多吃酸而收其气。

欲缓则多吃甘而藏其气。

欲泻则多吃辛而行其气。

再回来评估一下肺之病吧。

肺气应从中焦上肺,再从腋出指末。

如果身体内气不能从腋出指末。必加于膺与喉咙,故病胸满,膨膨喘咳。

肺主身体之藏气多少与分布制衡,故肺病,

咳(左右气不平),

上气(气加于膺喉),

渴(气不得散化为热),

烦心(气满胸中而驰动,故烦心)

这样总结肺吧,

身体气从哪里来?水谷入胃而来。气又往哪里去?从人身体腋走手大指食指而去。

人体因皮而藏气,因皮坚,厚,薄,脆不同,腠理紧密,疏松不同,从而藏气不同。

膺:身体宗气之道。从剑突上颈,上頭。注诸空窍

胸:身体肺气之道。从腋出指末。

中脘,调的是宗气多少高低。

中府,调的是肺气多少浮沉。

肺主皮毛,合呼吸,呼则皮毛陷,吸则气满皮毛起,也是气息,所以人以气息为活。故排第一位?

一个人呼吸不能制衡了,还能活下去吗?治病就是守住这口气,令呼吸自然吧?

多讨论,多问问题,我们总有机会把经脉弄清晰。

经脉不清楚,就好象我们修路,路有十二条,都不清楚那条路坏了,就去修,能修好吗?

经脉就是人体气运作之道路,握紧了它,你就如鱼得水了。为何不紧紧握住它,理解它。令自己做事不受困惑呢,越做越自由呢?

大家对经脉有问题的,有困惑的,尽管提出来,一起研究清晰。

动,是某经脉着邪气,邪气与真气共行这经脉故动。

主:就是本府,本府功能,主身体的气血津液脉精是什么。

主:就是求府在身体运化之所属。

是动所生病,就是邪气,有时也叫暴气,所以这种气在经脉


这样总结吧,

动之病:皆是外穿衣,天气寒热进邪气入某经脉之病。

主之病:皆是水谷五味饮食不衡,造成身体气血津液精脉多少不同,而生病吧。


動者曰重,脉气与邪气共存曰動。

主:你我他,三阴三阳经脉之不同也。故曰主津,主液,主血。

動則病和主生病者的解释

动与静相对,人体经脉输布,是常动,常动也是一呼一吸脉动五次。脉动少于五次,曰脉静。

身体之经脉,足阳明,手太阴,冲脉常动,其它经脉皆静。

動,重复也,多也。所以经脉所指動,是邪气和真气留在一条脉上。或经脉本静,却动了起来。

其气分为三遂。一出上焦,约在胃上口。一出中焦,约在胃。一出下焦,约在膀胱与大肠空窍处。

这是讲的三焦位置

不是现在人说的上焦心肺等……

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疾……是点刺,

留……是慢刺,

灸……是为了固气,

经……是灸刺并用。

经脉……是居处百病的地方,也是决死生的地方,更是调虚实的地方,

所谓决死生,切脉动静而测度之。

所谓处百病,就是病邪居处身体之位置。

所谓调虚实,就是治疗之方法


经脉:把人分成二十四部分,浑然一体而生化运行。

至高之藏对着至下之府,又对着身体至外之皮。

肺,大肠,皮毛,

大肠关门,气出肠胃之外而入中,皮毛为固挡其气,升腾分布而上,聚于肺,肺又分布而出入皮肉筋骨脉。

大肠生化出身体之气,

肺归藏身体之气,

皮毛挡住身体持气。

协调制衡,浑然为一。


肠胃相当煮饭煲。生火煮之则出气。故取气部分命名为焦。

因廪气清浊不同,分上中下,三焦。上焦出气,中焦出血,下焦出津液。

体受气于肠胃,皮毛挡于身体之外,因气清浊不同而各行其道,聚气生成为身体的皮肉筋骨

肠胃相当煮饭煲。生火煮之则出气。故取气部分命名为焦。

因廪气清浊不同,分上中下,三焦。上焦出气,中焦出血,下焦出津液。

身体受气于肠胃,皮毛挡于身体之外,因气清浊不同而各行其道,聚气生成为身体的皮肉筋骨脉。

气受至清之气而成,

脉受较清之气而成,

……

骨受至浊之气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