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的真性情

 褦襶子 2019-04-14

王羲之的真性情

文/隔水望伊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雅量第六》:郗太傅在京口,〔一〕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二〕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王氏谱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鉴女,名璿,字子房。」

       翻译成中文,大致如下: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王丞相家子弟中择婿。王家的公子们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开始仔细地打扮,只有一个郎,在床上袒露着胸腹。郗鉴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夫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我们从这个小事就能看出王羲之是一个很随性的人,自由洒脱。我还听说一个故事,王羲之喜欢养鹅,有一家农妇养的鹅声音很好听,王羲之想要要不得。后来,王羲之拜访这位农妇,农妇很高兴,就把这只鹅杀了,王羲之听了伤心了一整天。

       王羲之曾担任护军将军,不久又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致相当于中将、会稽市市长)。会稽曾经遇到灾害,眼看着老百姓要饿死了,王羲之就将国库的粮食分发给灾民,还向朝廷讲述灾情的严重,请求支援。之后,王羲之最讨厌的王述当了他的领导,处处刁难他,他索性就辞官不干了。

       当我们读到他写的《誓墓文》,讲述:“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诫,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与其说王羲之崇尚老氏、周任之诫,自认为自己没有才能,不足以当官。同时,他还提到一个忧虑,生怕站错队,就容易有杀生之祸,思来想去,最后只能做出誓墓的行为。

       在皇权至上的年代,官员无非是他们巩固政权的爪牙,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没有实质的权力,一旦侵犯了皇权,他们就容易丧命,王羲之早就认清了这点,早早地辞官,到丛林之间找回自我。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无奈,正如陶渊明所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