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时代,三皇五帝,三皇之燧人、伏羲、神农,分别代表原始人类的三个发展阶段(采摘渔猎、畜牧、耕稼,详见三皇五帝到底是人还是神?竟然暗合原始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一文),三皇之后的五帝,一般的历史传说也认为是五个半人半神的原始领袖,五帝的神性当然比三皇要弱很多,最早的黄帝的传说中,还有很多神迹的展现,到五帝之末的尧舜,基本上就接近正常的人类了。 实际上五帝真的是五个神或五个人吗?其实不尽然,比较严谨的历史学说认为,神话或传说中的这些名字,诸如炎帝、黄帝、蚩尤、颛顼、共工、祝融,甚至尧舜等,可能实际上更接近是一些氏族部落,并不真是一个个自然人,史书上记载的这些名字之间的战争、婚姻、结盟或者某某生了某某的关系,也对应的是部落和部落之间的关系,好比史书上说黄帝和炎帝都是少典生的,我们认为这就是少典部落渐渐衍生为黄帝、炎帝两个部落,因为居住地域不同,因而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姓氏。 当然,原始社会的时候,部落中人的名字可能就是部落的名字,人和部落基本上是合一的,所以,为求方便,我们在叙述历史的时候,把这些部落等同于单个人,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五帝不同说法中出现的人物 究竟五帝是哪五个?根据不同的史料记载,也有不同的几种说法,大体而言,《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五帝,更被广泛认同,我们姑且采用这种说法。 说法1:黄帝、颛顼、喾、尧、舜(《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易传》、《礼记》、《春秋国语》)说法2:少昊、颛顼、喾、尧、舜(《尚书·序》、《白虎通义》)说法3:黄帝、庖牺(伏羲)、神农、尧、舜(《战国策》)说法4:黄帝、颛顼、太昊(伏羲)、少昊、炎帝(《礼记·月令》、《吕氏春秋》、《淮南子》)说法5:黄帝、颛顼、喾、尧、少昊(《资治通鉴外纪》)说法6: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白招矩,黑帝协光纪,黄帝含枢纽(《史记正义》) 如果看五帝的世系图,我们会发现,这几种五帝说法里面的有好多奇奇怪怪的名字,都在以黄帝为始祖的世系之中,包括尧、舜、禹,甚至包括后来商、周的祖先,也都是黄帝的子子孙孙之一。 黄帝家族世系简图 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华民族奉黄帝为人文初祖了! 炎帝和黄帝 按史料记载,黄帝氏族和炎帝氏族是兄弟氏族,大概最初是居住于陕西中北部一带,因为中原地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炎黄氏族逐渐向中原地带发展,先是扩展到黄河以北和北大平原一带,以此为中心向周围辐射。 炎黄两部繁衍很盛,部族规模越来越大,部落分支也越来越多,所以部落间的冲突不可避免,据说,首先炎黄两兄弟先干了一架,结果大概是就合二为一了,之后他们发现共同的敌人是东夷族的蚩尤部落,于是就有了著名的黄帝大战蚩尤。 黄帝大战蚩尤 黄帝部族果然武力强大,所向披靡,蚩尤被赶走了,黄帝部族正式占领了全面的中原地区,成为了史前时代最强盛的部落集团。 黄帝部族的分支和后裔继续在华夏大地上扩展,后裔尊黄帝为伟大的始祖,当然就是五帝之首,后裔中的佼佼者不停的继承了黄帝的事业,成了部族联盟的领袖,其中,黄帝的孙子颛顼被认为是五帝之第二位,颛顼之后,他的侄子帝喾被认为是五帝之第三位,帝喾的儿子唐部落的酋长是五帝之第四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尧,颛顼的后裔有一个虞部落,和尧同时代的虞部落酋长叫作舜,舜做了尧的助手,后来继承了尧的位子,被奉为五帝的最后一位。 我们单看五帝的这几位「人物」,除了黄帝和尧、舜,史料上并没有太多关于另外两位功绩的记载,换作黄帝家族世系图上的任何一个名字,其实也没有意义上的不同,这也就是虽然关于五帝的说法有多种,但并没有太多争执和考证的意义,要说意义,最重要的意义只有一个:不管怎么互相争斗,反正,五帝都是黄帝的子孙! 河南新郑黄帝陵 继续看世系图,其实更有意思的发现还有:尧是帝喾的后代,舜是颛顼的后代,而禹又是颛顼的另一个旁支。禹继承了舜的位子,把自己的夏部落建成了家天下的夏朝,最终夏朝灭亡于商,而商人又是帝喾后代的一支,商灭亡于周,周人又是帝喾后代的另一支! 也许,正是因为整个上古时期主宰中华大地几千年的氏族集团,均是来源于颛顼和帝喾的后裔和分支,所以才把这两位供奉在五帝之列吧。 五帝大家族是个庞大的家族,家族的恩恩怨怨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先秦,结束了吗?没有!因为,五帝家族最终发展成为现在的中华民族,而我们直到1949年,才打完最后一次内战,而内战的结果,直到现在还未解决呢。 黄帝陵祭典盛况 |
|
来自: 品谋图书馆馆藏 > 《杂文汇集(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