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虚弱会影响全身各脏器组织的营养吸收,从而降低人的抗病能力,经常生病。大人脾胃虚弱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 孩子脾胃虚弱,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表现,传递给家长,例如腹泻,大便中会有一些没有被消化的食物残渣;食欲下降,肚子却总是鼓鼓的;脸色蜡黄,没有精神,经常疲乏无力,身体瘦弱,有口臭,易生病。 古人云:“土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王”。因此,我们想要孩子健康发育,拥有一个好的资本,我们平日里应多注意调理孩子脾胃的健康,一旦孩子脾胃有损,身体发育的营养需求达不到,孩子怎么能不生病,更别说有个好体质,发育好了。 提醒:春季带娃,莫贪“3食”,以免损伤脾胃 1.汤泡饭 让孩子乖乖吃饭,有时候确实挺困难,但是孩子看到汤泡饭一般都会乖乖吃饭,因此很多家长总会给孩子准备汤泡饭。殊不知,孩子是吃饭了,但是却不消化。 汤泡饭是汤和米饭混合在一起,几乎不用咀嚼和唾液酶分解,直接下咽,增加孩子的饱腹感不说,还会稀释孩子的胃酸,增加孩子肠胃的消化负担,从而损伤孩子脾胃。 2. 肥甘厚味 老一辈的观念里,孩子成长发育离不开营养,所以总是大鱼大肉的给孩子滋补,高热量高蛋白食物跟流水一样进入孩子的肠胃。但是肉类本就难以消化,孩子吃多了,脾胃超出承受范围,堆积体内,造成孩子脾胃虚弱,孩子不仅吸收不到营养,还会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问题,抵抗力下降,从而经常生病。 3. 寒凉之物 脾胃喜温怕寒,所以像冰激凌等寒凉的食物,千万不能让孩子“贪嘴”,否则寒气入体,影响孩子脾胃运化,导致孩子脾胃虚寒,气血不足,营养缺乏,那么孩子生病就会是家常便饭了。其次,从冰箱取出的水果也尽量少给孩子吃,如果孩子是在想吃,像苹果一类的可以给孩子煮熟后再吃。 平日做“3要”,帮助孩子养脾护胃,改善体质,发育好 1. 三餐定时定量 事实上,处于发育的孩子们,本就天生脾胃虚弱,要“三分治,七分养”。而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可以说是养脾护胃的根本所在,如此一来,有利于胃酸的按时分泌,帮助消化,保护胃黏膜。 更为重要的是,要孩子养成三餐定时定量的好习惯,可减轻脾胃负担,有利于脾胃的运化吸收,是养脾护胃的最好办法。 2. 经常喝“温水” “水是生命之源”,因此要让孩子每天坚持定时定量的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其次,可以多给孩子喝点“双低聚乳清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脾胃运化能力,提振胃气,促进食物分解消化,使得孩子能得到充分的营养吸收,避免孩子出现积食、便秘、感冒、发烧咳嗽等问题,改善孩子的体质,促进孩子长个。 3. 常按中脘穴 《扁鹊心书》中曾讲到:“人于无病时,常按中脘穴,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命矣”,这是因为中脘穴是温补脾胃的要穴。因此,孩子饭后,家长隔三差五抽出三五分钟,帮孩子按按中脘穴,让孩子有个好脾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