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秦论》导学案

 liubaoliang 2019-04-14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3.研读文章第一、二段,积累文言知识。

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  从事、致力)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接、继承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就这样) 西举巴蜀(攻取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 以致天下之士(         )   相与为一(  )窥周室(  )    天下诸侯已困矣(        )  杜赫之属(       )     开关延敌(              )   因利乘便(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2、 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内(          )立法度                        南(         )取汉中                   

西(          )举巴蜀                        据肴函之固(                    )            

外连衡而斗(    )诸侯                        尊贤重(                 )士 

会盟而谋弱(       )秦         流血漂橹(               ) 

约从离(         )衡             有席(           )卷天下        

包(          )举宇内            囊(               )括四海之意     

追亡(        ) 逐北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                   ) 

流血漂橹    (                            ) 

九国之师    (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二、研读分析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提示: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

2、本文题目是“过秦”,这两段说到秦的过错没有?既然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为下文作铺垫,以统一过程中的强大跟后来的迅速灭亡做对比。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明确: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作了准备。

《过秦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3-5自然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一、自主学习

阅读3、4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

1、解释古今异义词 

赢粮而景从    (                           ) 

山东豪俊并起   (                             ) 

2、词类活用 

履至尊而制六合 (          )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          )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将数百之众   (           ) 

天下云集响应(                )      

赢粮而景从(                  )    

却匈奴七百余里(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吞二周而亡诸侯矣)(                ) 

以愚黔首(                 ) 

废先王之道(               ) 

二、合作探究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秦始皇的强大的?这些内容对突出本文的中心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首先写秦始皇统一天下,登上皇帝宝座;其次写秦始皇为永远统治天下实行的一系列措施:废弃先王“以仁义治天下”的传统,在思想上实行了一套愚民政策;在军事上实行“弱民”政策:凭据华山、黄河天险加强护卫,以防人民反抗。秦姑皇占据了天时地利,一切办法都想到了,也做到了,但是他却忘掉了一样--仁义。  突出描述了秦始皇的“暴政”,为下文的“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埋下了伏笔。攻、守之势之所以出现变化,主要原因在于“仁义不施”,这就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说说秦始皇的过错是什么。

明确:找出写过错的那一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概括秦始皇的对内政策。(愚民、弱民、以民为敌。)

3、第4段写了强秦的灭亡。“陈涉起义,天下响应”有哪几方面的铺叙呢?选文中语句回答。用意何在? 

提示:五个方面。出身地位:“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个人素质:“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起义军成分:“疲弊之卒,数百之众”。武器:“斩木为兵,揭杆为旗”。起义的影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起义结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忘秦族矣”。这五方面的铺叙为第五段内容作了铺垫。

三、阅读第5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崤函之固 (                              ) 

度(     )长絜 (      )大,比 (      )权量 (       )力 

序 (            )八州而朝 (                                )同列 

百有 (         )余年矣         致 (            )万乘之势 

非抗于九国之师 (           )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                            ) 

2、说明下列各句句式特点。 

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 

③陈利兵而谁何。(          ) 

④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 

⑤为天下笑者,何也?(        )                 

 四、合作探究

1、作者在文中设计几组实力对比?对比的结果是什么?  

答:秦国与九国实力比较,陈涉与九国贤士、谋臣比较。秦国实力不比九国联合起来的实力大,但秦统一了中国,陈涉的实力不能与九国君臣相提并论。

2、请概括作者从哪几方面将陈胜与九国之师作比较。 

 答: 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军队的素质;装备。

3、既为史论,那么“论”自然体现在末段,作者的思路如何?  

答:明确:先对比论述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的力量,重点是“成败异变、功业相反”八字。然后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一二段;“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三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四段,水到渠成点出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4、作者借古讽今,强秦的速亡给后人的启示是什么? 

答:守天下要施行仁义。 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经历了断断续续数百年战乱,西汉初期,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于是借此文,要求汉文帝以秦亡为警示,施行仁政,免蹈秦亡之覆辙。

5.本文题为“过秦论”,是一篇论说文,但全文却用了十之七八的篇幅来叙事,试讨论分析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文章由叙史和议论两部分组成。叙史是议论的依据,议论是叙史的升华。作者通过叙述,概括秦朝百余年的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为最后的议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作者的叙述中始终包蕴着文章的中心,这样由事见意,由史出论,以史实为论据的论证,虽然叙述较多,却处处为最后一段的议论蓄势,体现了事实胜于雄辩的特点,使文章的中心突出,论证更加有力,更能使人信服。

 6.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明确:①具有赋的特色,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个短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气势。  ②行文多用骈偶,琅琅上口。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时骈句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