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黏多糖硫酸脂,平均分子量为15KD,呈强酸性。 它也存在于肺、血管壁、肠粘膜等组织中,是动物体内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天然存在于肥大细胞,现在主要从牛肺或猪小肠黏膜提取。作为一种抗凝剂,是由二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发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 肝素抗凝机制 肝素本身不能抗凝,主要与其抗凝血酶Ⅲ(AT-Ⅲ)作用而达到抗凝作用,当运用肝素抗凝效果不理想时,应进行抗凝血酶Ⅲ(AT-Ⅲ)的活性检测。 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AT Ⅲ )—判断肝素是否有效指标如下: 参考文献: (1)肝素的抗凝机制及临床相关问题 史旭波 ,胡大一 临床荟萃 (2007)18-1293-03 每日历年真题 从4月13日开始 每日精选5道历年真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