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机全书,波澜壮阔的百年航空史诗画卷(III)

 zt0428 2019-04-15

五、二战风云(1940s)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战争的爆发促进了当时的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也反作用于战争,影响着战局的态势和走势;战后,军事科技反哺民用飞机,民航运输飞机和轻型运动飞机都发展出许多优秀的型号。活塞飞机发展的至臻完美,喷气式动力开始崭露头角,后掠翼、冲压发动机、助推火箭各种科技走上舞台,人类向声障挺进,并轻松的超越了声速

轰炸机在战争中用来震慑民心、摧毁工厂和扰乱补给,还可以用来攻击敌方地面部队、坦克和军舰等,高速远程轰炸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现代战争的面貌。被称作“飞行堡垒”的波音B-17轰炸机,可以搭乘十名机组,构造极其结实,大机群编队飞行时载弹量惊人,常常在战区上空严惩对手后带着机组安全返航,在当时声名鹊起,总共生产了12731架。

2014年,奇诺航展上的波音B-17“飞行堡垒”战斗机

二战中制造了大量的战斗机,成功的战斗机型号产量动辄上万,德国、英国、美国、日本、苏联制造的飞机各显神通,一些优秀的型号经过改进后在某些小国空军一直服役到80年代。这一时期声名显赫的Bf109战斗机,全系列产量达到33984架,是史上产量最多的战斗机之一。这一时期,各国飞机工厂将30年代的民用运输机进行改进,换上更强劲的发动机,民用运输机变身为战场后方的军事支援飞机,用来训练飞行员、运输装备、运输地面部队和伞兵等。

战争期间,民用飞机的生产几乎停滞。战后,轻型运动飞机和民航运输机汲取战时军事飞机的一些设计理念,发展出许多优秀的型号,有的型号在21世纪还有生产。1947年苏联制造的“安-2”飞机,一直持续生产了45年,总产量18000多架。

普惠公司R-1830“双黄蜂”发动机,14缸、双排、气冷

活塞飞机发展的至臻完美,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双黄蜂”活塞发动机在这一时期大放异彩,制造总数量超过178000台。活塞飞机并未因为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走向没落,相反,它依然在某些领域独领风骚,如航母上的舰载机和水上飞机就广泛的用活塞飞机。另外,早期的喷气发动机油耗比成熟的活塞发动机油耗高,所以活塞飞机仍然是当时超远程飞机的理想配置。

德国工程师汉斯·冯·奥海因和英国空军准将弗兰克·惠特尔几乎同时独立的发明了喷气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外形迥异,与前辈活塞飞机相比,速度显著提高,永远的改变了空战进程。1942年,德国Me 262“燕子”飞机成为世界上投入实战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比任何活塞飞机飞的都快;1944年德国研发的Ar234飞机,是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轰炸机,飞的很快,盟军飞机不能望其项背。

四十年代,欧洲的直升机事业发展缓慢,美国的航空家们则有所进展,伊戈尔·西科斯基、弗兰克·皮亚塞茨基、阿瑟·扬和斯坦利·席勒等人的产品成为今日直升机的先行者。1945年,伊戈尔·西科斯基的女婿驾驶一架西科斯基R-5直升机,利用绞盘,在一艘遭遇风暴下沉的驳船上救起来两个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直升机营救。

西科斯基R-5直升机

“飞翼”设计未获得成功成为当时航空家们的遗憾。“飞翼”是指当时的设计师们试图把飞机机身和尾翼的“死重”融合到一个厚一点的翼面之中,这样整架飞机都可以提供升力,并提升效率。但遗憾的是,直到80年代,“飞翼”概念的终极范例B-2“幽灵”隐身轰炸机才出现。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旧有航空技术成熟沉淀,新技术为未来蓄力,是航空科技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段时光。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喷气式发动机,给未来孕育着无穷的动力,喷气式飞机也将从这一时期开始,在人间开启自己纵横捭阖的生涯。

六、喷涌的动力(1950s)

喷气式动力从三十年代末出现,经过四十年代的早期发展,到了五十年代,变得越发成熟和稳定,军事战斗机凭借它突破音速,民用客机凭借它发展远程航线,这种动力成为时代最强有力的脉搏。于此同时,航空旅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小型飞机成为一种休闲方式,旋翼机的发展也走向成熟,试验类飞机在勇敢的开拓着未来。

二战结束,冷战开始,军备竞赛成了50年代的主题,战斗机竞相安装上了喷气式发动机。诞生于1951年的美国F-86“佩刀”飞机是航空科技史上最成功的喷气式战斗机之一,它融合了喷气式发动机和后掠翼这两项二战中催生出的技术,采用下单翼、大嘴进气道、气泡状座舱,在朝鲜战场上和苏联米格15战斗机一较高下,被视为最优雅的战斗机之一。政治上强大的经费助力,科学上空气动力学理论越发成熟,技术上先进的J-79涡喷发动机诞生,50年代末,超音速战斗机的速度从早期的勉强突破声速增长到可以实现两马赫续航。

F-86“佩刀”战斗机,下单翼、大嘴进气道、气泡状座舱

活塞运输动力时代走向终结,尽管动力强劲,但是太过复杂的结构需要耗费大量的维修成本。洛克希德公司生产的L-1049“超星座”客机代表着活塞式客机的巅峰,拥有3垂尾,使用4台史上最先进的活塞发动机提供动力,可以完成跨大西洋的长航线飞行。

这一时期,航空旅行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的飞行不再是富翁的特权,但是机票价格依然高昂,航空旅行是一件奢侈和极富有魅力的事情。航空公司推出的跨大西洋航线吸引着欧、美两地的民众,航空旅行凭借安全和舒适的特质被人们信赖。空乘被认为是乘机体验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应聘中外表和工作技能同样重要,一段时期里,环球航空甚至规定已婚的女性不再留用。

图为美国环球航空公司登录在杂志上的广告,主题为“一个美国家庭”

民用喷气式飞机和涡桨飞机的使用让航空旅行发生了变革,航行的时间缩短了一半多,飞行更少受到天气的限制,安静的机舱让旅行成为一种享受。1953年英国维克斯“子爵”成为首款服役的涡桨飞机;1959年苏联生产了“安-12”,产量超过1200架;1958年,“波音707”问世,这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机型,具有多个衍生型号,产量超过1000架。

旋翼机的发展更为成熟。更小、更轻、动力更强的涡轮发动机逐步取代了可靠性低的活塞发动机。1957年问世的苏联“米-6”重型运输直升机,是苏联第一架采用涡轴发动机的飞行器,问世时,一举夺下最大、最快直升机的桂冠,并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

相对和平的年代里,小飞机的休闲属性回归。时髦富有动感的飞机,爱好者手工打造的简单、便宜的飞机充盈在市场中,滑翔运动也受到越来越多民众的追捧。

波音B-707飞机,我国曾在70年代引进作为客运,后来大飞机“运十”的设计中部分借鉴了B-707

这一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是试验类飞机。超音速飞行试验,三角翼布局、后掠翼、垂直起降技术,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都有所尝试,一些原先不可思议的设计概念在这个年代变成了现实,然而,也有不少飞行员在试飞事故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动力喷涌,喷气式动力掌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并宣告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