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4 晴天 星期四 念着一条条网友的留言,看着一笔笔爱心的善款。我知道,这是一颗颗为了中医普及而热情跳动着的心,这是一份份洋溢着对中医美好未来憧憬的热血!我告诉自己,要保持平静心。但遗憾的是,我依旧抑制不了内心的震撼和感动,包括深深的感恩。 原本我只想把这份感动藏于心中,化为力量促使自己更加努力,但又愿望将这份心意表达于众,因为,我不是代表个人,而是代表普及学堂的诸位真正品学兼优的学子,向所有为了中医而努力奋斗,无私奉献的人们,道一声感谢! 昨日在听打曾师的这篇文章时,当师说道自己这两年“没做什么事,就写了几本书,点燃了几拨中医人的热情,带活了身边几个不要说是医师证,连中学毕业证都没有的小小顽童”时,我的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即便是现在,看到这句话,依旧让我内心为之动容。 师之大爱,既是有形的文字,而更多时候,却是无形的行动! 有人问师:“为何不开微信打赏?依老师的水平,随随便便一堂课,一篇好的文章,就能赚个几千几万不在话下。” 曾师笑笑,只言一句:“千金不卖道!” 在曾师眼中,医道至尊至贵,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其价值的,换而言之,它是无价的。 所以,普及学堂公号创立至今,尽管拥有数万粉丝,也从未开启打赏功能。 而如今,曾师为了学堂众多真正品学兼优学子,不惜以个人名义,向众人集资助力,这等慈悲心,使我钦佩,拜服,五体投地! 跟师快一年了,会发现师有个反差很大的性格。 每每在师讲课或文章中,师的言辞总让你觉得,他每天就像是挖到大宝一样的兴奋、自信。有人甚至认为,曾师说的为免有些过于夸大吧?有那么厉害吗? 但跟师久了以后,你会知道,尽管师言辞高阔,但那是对医道,对中华文化十足的自信。师从没有说过自己有多么厉害,从来没有大肆宣扬过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做了多么伟大的事。你能很真实的感受到,师的那些言辞,是他对领悟了古圣先贤的所言之后,所油然而生的欢喜之情,是自然流露的一种对文化的自信。 而平日里的师,却是十分虚怀若谷,甚至有种仙风道人的感觉!在桥下低头铺石时,他是工匠;在田间挥汗如雨,抡锄踩铲时,他是农夫;在老百姓家嘘寒问暖时,他是乡亲的知心;在讲台前妙语连珠,滔滔不绝时,他是老师;在诊桌前诊查入微,丝丝入扣时,他是医生。而在书桌前,在古籍经典前,他又是那样严谨不苟的学者。 这都是一切光鲜之下,那个既平凡而又高尚的曾师,那个让人感到既敬佩,而又温心的曾师! 正因如此,才令得众多学子来到五经富,来到曾师门下,感受到师的这份真情,而不愿离开,甚至,以此为家,以此,为毕生目标。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师,必有其徒。 真正的学子,以师行为己行,以师志为己志。 而在这里,就是有这样一批学子,他们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他们为了炼身一马当先,他们为了中医奋不顾身,他们为了普及义无反顾! 大师姐金宝,来此一年半了,自从跟师后,主动肩挑听打重任,与师编写《师说》,恪尽职守,只要有师在的地方,就永远缺少不了金宝师姐的身影,这等敬师之心,令人感佩! 知足堂堂主王伟老师,一年以来,不论知足堂人多人少,他始终坚持每天为患者做足反,从未间断过。无论早课夜课,习劳炼功,亦是从未缺席。此等恒长之心,令人敬佩! 而有其父必有其子。调皮又可爱的小谦谦,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带领着他每日坚持定课不间断,早晚课录音,及时上传以使得大家都能第一时间听闻到师的讲课。在喜马拉雅念诵师的书,字正腔圆;晚上带领众人炼功,音声洪亮。虽然平时调皮了点,但对师长,却从来毕恭毕敬。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可爱小弟弟。 农场东道主大强叔,是最典型的一枚由患者转忠实粉的代表。原本带着病疾的身体过来寻医问药,却一不小心被这世外桃源迷住,发心在此带领众人种菜养花,让农场的菜,多到几十人都吃不完。不光如此,桥下刻石、为讲堂装帘布,为农场搭工具房,一切有关声光电热能的活,没有大强叔不会的。因此,连老师都称他为“万能强”。 “国民教师”杨老师,在家时就是学堂的忠实粉一枚,听打整理师的讲课文稿,亦是不下几百万字。而来到这里,看到像大小董和俊林这样父母没法陪伴一起学习的孩子,主动承担其带教责任,带领他们生活,教会他们读书,就像父亲一样,事无巨细。 学习课代表刘奇哥,每天在知足堂带领大家学习经络穴位走向,熟悉人体解刨知识,老师课上一讲完的穴位,他立马就下课带着大家在知足堂学习具体位置。自己掏钱买书籍带大家学习,每天不间断。他曾经跟我说,他觉得能每天这样带着大家学习是他最开心的事,这远远比他自己看书学习收获的要快乐得多。 力量与勤学担当的太保兄,永远都是干活最卖力的那一个。只要老师交代的事情,永远不问为什么,就是干。累活苦活卖力活,从来不遗余力。而每天回到家中,都拿起书本和手机,学习倪海厦老师的讲课,刻苦背诵经络歌诀,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给自己扎针都已经不下万次,在不到几个月的时间,就已经熟知全身穴位,透达针道要诀。 原本是一表人才,谦谦君子的大坤,来此后完全放下富家公子的身架,每天铲土挖泥义无反顾,干脏活累活依旧笑得开心,对师长毕恭毕敬,对身边人热情乐助。承担炼功带教,音声洪亮又厚重,每每直灌人心。而自己关起门来精研学问,却可以达到半个月不下楼,不出门。我最佩服的就是他能如此专注精研的精神!实在是我学习的榜样! 勤工俭学的大小董两兄弟,这是我最佩服的同龄人。因为他们年纪比我小,今年才十六岁。自从唐大妈将他们带入曾师门下,并且在杨老师的悉心带领下,每日定课不断,农场习劳,也跟太保兄一样,从来不遗余力。原本在学校不爱学习,来到这里,拿起中医经典朗朗上口,听起曾师讲课专心致志。他们住在最简陋,甚至是没水没电的老房子,吃着清食淡饭,却从来没有说过一句不好,还认为只要有地方住,就是幸福,这样的耐劳勤学的两兄弟,令人不得不由衷钦佩! 还有我最喜欢的榆羚姐,为人低调,但心中却热情似火。看似沉默,却在医道的世界里欢快畅游。整日埋首于画笔和穴道之中,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连续创作两本中医小说,且文章与画画齐步,从未间断。老师一点,立马心领神会,开始创作。在短期之内能达到如此成长飞速者,极其难得,让我很是佩服! 还有金针堂堂主大龙老师,带领学子在庵背村义诊义无反顾;极少言语,却埋头苦学,精究医术的王刚老师等等。以及身虽不在此,但心却一直与我们连在一起的精进勤学的汤阿姨,巾帼不让的润雅老师,堂主担当的洪涛老师,博学心细的小林老师,幽默又认真的小叶老师等等。 而我,是学得最差的,只是因为被师锻练的会动动笔杆子,敲敲键盘,才这样走入大家的视线之中罢了。而他们,才是真正的品学兼优,才是在一切光环之下,默默付出,不辞辛劳,欢喜奋勇,义无反顾的人! 正是他们,才让五经富变得不断美丽,才让学堂变得更加熠熠生辉! 而他们注定,会在曾师的带领之下,在医学的浩瀚青史上,留下属于这一代中医人最深刻的一笔! 或许百余年后的古籍上,会记载着:在公元2018年至20xx年间,有那样一群热爱中医的人们,在一位曾姓医者(或是老师、思想家、教育家,亦或是修道之人)的带领下,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桥下义诊,湖边讲学,田园耕地,夜间炼功,是他们每日不可或缺的定课。他们尽管生活悠然自得,却异于常人般精进努力。他们个个心中怀揣着对中医美好未来的梦想,对普及文化燃烧的热血!但却明白,高高山顶立,需先深深海底行的至理,因此埋头苦干,不问将来,只念当下。 就是这样一群人,点燃了一代代中医人的魂,让整个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们,都看到中医文化的智慧,都看到中华文明的博大,因此跟随着他们的脚步,共同创建历史辉煌的篇章! 这不是梦,却又是梦。我知道它一定会实现,却又明白它的到来需要时间。 但唯一确定的是,我们,会一直朝着它前进,直到,见到它的那一天! 评按: 十大美好品质,自信居首。 中医人自身对医术的自信决定发展!医路自信,才有高歌猛进! 我讲中医,不是一般意义的传知识,灌见解。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在临症上不一定顶得过一个久经沙场却大学识不多的民间医者! 不是说,正规培训就出一流正规军。不是说,街头散打就打不出功夫高手! 对你所选的道路,你有没有屈原《楚辞》上面“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对道路一旦动摇,就谈不上发展了! 中医自信心,民族自信心,这是任何一个出色医者,绝对具足的! 一个医者,学术以战疾,应该像武侠里炼武行侠,在生死中炼出的顶端自信,方可行侠仗义,惩恶扬善! 如小李飞刀,他只有飞刀,于黑暗森林。 人都问他刀怎么炼的? 一个人面对整个森林猛兽豺狼,一刀飞出,要么他倒下,要么你倒下! 学者的功夫,没有不从绝境中逼出来的! 安逸的生活进速缓慢,跌宕落差大的瀑布飞流前行! 什么叫养生? 置之死地而后生。今天不学好,明天就丧命恶疾! 什么叫存活? 投之亡地而自存!现在不炼好,将来你的亲朋好友,一个你都救不了! 如此绝境观想,那火灾现场爆发力必展露无余! 医道进步似乘云梯,这才是我们眼中真正品学兼优的弟子!这样的弟子能以一挡百,势不可挡! 我每天翻书讲学,翻的是自信之书,讲的是自信之学! 习劳炼武,习的是容光焕发劳动,炼的是朝气蓬勃之武! 世无难宏之医道,只有不自信之人! 世无卑微质劣之小角色,只有不自信之存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