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面对错题的忏悔

 三驾马车1966 2019-04-16

刘向军

顶尖聪明的人,在成功中也能吸取智慧,因为他们视成功为失败之源;一般聪明的人,必须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智慧,否则,失败只能为失败之母而非成功之母。

毫无疑问,学习中的错误对于一个学生(当然包括老师!)来说,绝对就是财富。但是,虽然这个财富就在眼前,但它却未必能否变成自己手中的财富。

一个学生,一个老师,要让学习中的错误成为进步的抓手,成为学业中的财富,非得有一些真诚的忏悔意识不可。

且先充分认识一下学习中的错误即错题的内涵。

从出错的频率上来看,错题有三类:偶尔出错者,多次出错者,反复出错者。—前者可以置之不论,中者即是误区,后者即是痼疾。

从出错的程度上分,错题也有三类:不会而错者,半会而错者,会做而错者。—前者是难题,中者是中档题,后者是容易题。

从出错的性质上分,错题有三类:因知识欠缺出错者,因能力欠缺出错者,因习惯欠缺出错者。—前者是理解记忆问题,中者是联想运用问题,后者是学习素质问题。

虽然总的来说,错题的共性都是失分,但明确上述失分的不同情形,有助于师生对症下药。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应有如下三重忏悔:

我在教学中为什么没让错题反复重现?

我在教学中为什么没有进行有效的补救训练?

我在教学中为什么没有促成学生的能力和习惯迁移?

错题必须重现,而且必须是反反复复地重现!一道错题,胜过十道新题;一道错题,要变出十道新题。八面临敌,反复逼近,多次温习,才能透彻理解,真正掌握。面对经典错题,教师自己只是讲一遍那不行,只让学生自己看一遍也不行,一掠而过弃之不顾更不行。

必须反复组织针对性的补救训练。一次出错,十次纠错;十次出错,百次纠错。纠错训练即补救训练,一是要有针对性,要针对当下错误所蕴含的症结组织训练;二是要有必要的训练量,要反复练,要多练。让学生重新建立起一个正确的思维图式以赶走一个错误的思维图式,远比新学习一种思维图式要难得多。

必须通过训练关注学生能力和习惯的迁移。我们之所以说错题要反复重现,对错题要八面临敌,意在真正解剖错题,内化错题;我们之所以说要反复补救,要有针对性和训练量,意在纠正由低级的能力和不良的习惯所构成的思维图式。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即便是要纠正一个小小的不良习惯或者要建立一个小小的良好习惯,都需要教育者连续不间断地对被教育者施以针对性极强的训练,一般认为,这个过程至少需要21天的时间,而有研究表明,复杂的行为需要84天甚至254天才能形成,平均来说,需要66天的时间。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平时实在没有真正善待错题,我们应该忏悔!

相应地,学生面对错误也应该有三重忏悔:

我为什么没有透彻理解、反复重做错题?

——我为什么没有针对错题做集中的专题式训练?

——我为什么没有针对自己的能力和习惯上的误区做刻意的打磨重塑?

除顶尖优秀的学生之外,对一般的学生而言,上述忏悔显得有些勉为其难,因为,学生要么意识不到,要么力不从心,要么时不待人。在教师主宰下的教学进程中,每个师生都是背负着沉重行囊行色匆匆的赶路人,大家都寄希望于赶快结束新课以开始最后阶段的总复习,把高考前的三轮复习视为改变命运的救命稻草。对此,我们当然还得忏悔:我们对不起学习过程中那些宝贵的错误,也对不起洒满了汗水的学习过程本身。

每一个希望成功的教师和学生,善待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错误吧!

2017.5.3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