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盛泽(八)

 吴越尽说 2019-04-16
      盛泽人心灵手巧,织得一手好绸。在史在柱的两首《黄溪竹枝词》中描写了一对少男少女织绸时的生动形象:“阿蛮小小已多姿,十岁能牵机上丝。漫揭轻裙上楼去,试看侬撷好花枝。”“郎起金梭妾起花,丝丝朵朵著人夸。无端北客嫌轻去,贱煞吴绫等苎麻。”那位名唤“阿蛮”的小姑娘才十岁,已经是织绸提花的一把好手。她在走上织机的花楼时,动作是那么的轻盈,心里充满了自信:“漫揭轻裙上楼去,试看侬撷好花枝。”他们织出的绸缎花色新颖,深得人们赞誉:“郎起金梭妾起花,丝丝朵朵著人夸”。

      人们都会称赞丝绸的美丽,然而更值得称赞的是为此付出毕生辛劳的丝绸人。在诗人的笔下,从种桑、养蚕到缫丝、织绸、刺绣,丝绸人的辛劳历历在目。

      赵基的《青草滩杂诗》中说:“三眠四起候蚕娘,四月江村户户忙。偏到新丝停络柱,更无余地可栽桑。”养蚕人到了蚕宝宝三眠之后,要日夜不停地为蚕宝宝饲喂桑叶,十分辛苦,还常常要为缺少桑叶而担忧。他在另一首《缫丝行》中详细描写了缫丝女子的辛勤劳作:“红蚕有口不诉苦,千缕万缕为谁吐。含辛更有饲蚕娘,辘轳声转轮回肠。大妇燎釜中妇理,小妇倦深嗔不起。火色易猛手易柔,拨头捉尾蛾眉愁。豪家昨夜催权息,一寸丝揉一寸结。泪珠如线掩空箱,今年卒岁无完裳。”缫丝女子彻夜劳作,最终还是还不上欠下的债务,到了年底还穿不上一件完好的衣裳。

      在盛泽,织绸的人家往往都是夜以继日地劳作,他们的勤劳在许多诗词中都被提及。如“人家勤织作,机杼彻晨昏。”(周灿的诗《盛泽》)“灯火小窗人夜作,髣(需造字,下部的“方”改为“参”)髣(同上)鬓影络丝娘。”(汤三俊的《盛湖竹枝词》)“夜灯千匹练,秋雨半湖菱。”(汪文柏的诗《盛湖》)“瓜棚豆架隐秋灯,纺织家家织手能。”(宋景和的诗《新杭市》)“鱼虾争早市,机杼急宵灯。”(郁承泰的诗《青草滩》)“画出江乡好风景,夜深灯火织流黄。”(屈茂垣的诗《新杭市》)夜间织绸的情境不时会出现在他们的诗作中。

   这样的辛苦依然没有好的收获。在史在柱的《黄溪竹枝词》中,虽然织出了花样翻新的好绸,却还是卖不出好价钱:“无端北客嫌轻去,贱煞吴绫等苎麻。”汪文柏的《盛湖》诗中说:“辛勤终岁力,犹未足催徵。”终年的劳作,还不够缴纳官府的税银。在沈云的《盛湖竹枝词》里也有一首:“贫女生涯靡有他,低头夜织不停梭。新丝价贵生绡贱,蹙损双蛾奈若何。”日夜不停地织绸,最终还是入不敷出,无可奈何。赵基还有一首诗《刺绣行》,写了一位刺绣女子日夜辛劳,到头来还只能典卖掉首饰去换取食物的凄惨境况:“春宵滴沥铜壶长,兰膏冷焰灯无光。低头欲语还不语,千缕万绪回柔肠。金针度尽线缝密,一花一叶枝头血。卖向青楼倚市唱,犹道浅深时样拙。生小学刺鸳鸯谱,残绒日日当窗吐。倚儿为报乏晨炊,仍向街头典钗股。”

      沈莹宝/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