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袭、晴都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和副册中可爱又可怜的女子,两位千金小姐、两位使唤丫头都与“混世魔王”宝玉有着莫大的联系。 脂砚斋曾如此评价袭人和晴雯: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什么意思呢?这主要是从两对璧人的性格特征和命运结局两方面来看。实际上,宝钗和黛玉一生的命运,都体现在了袭人和晴雯身上。 先看“袭为钗副”。 首先是性格。在众人的眼里,袭人和宝钗都是以稳重贤良令人敬服的女子。当初贾母之所以让袭人去伺候宝玉,也是看重她的踏实忠诚的秉性,是个极靠谱的人。 五十四回元宵节晚上,众人聚欢之时,贾母见袭人未在宝玉身边伺候,立即询问了原因,因为在众多伺候的人中,贾母觉得只有袭人是值得信赖的人。 宝钗亦是个持重的女孩,从小丧父的她,为了给母亲分担忧愁,被生活磨砺成了一个早慧的女孩。在凤姐抱病不能管理家族事务的时候,宝钗作为暂时借助在贾府的女孩,被姨妈王夫人委以重任,与探春、李纨共同料理家政事务。 期间,宝钗的严谨负责做事风格,被大观园中的仆妇人送了个“镇山太岁”的称号,可见宝钗亦是稳重可靠之人。 其次是对待宝玉的态度。两人的立场和观点如出一辙,都时常劝谏宝玉读些“正经书”,走仕途之路。为了督促宝玉“改邪归正”,袭人不惜用“赎身出嫁”来哄骗宝玉改掉三个“坏毛病”,还在宝玉挨打之后给王夫人进管理调教宝玉的“良言”。 宝钗在宝玉挨打之后,前去探望之时也劝导宝玉“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在情节安排上,曹公也把宝钗劝谏宝玉走仕途之事,巧妙地通过袭人之口作了交代的。 在第三十二回中,湘云劝宝玉“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时,宝玉沉面怼人,袭人劝湘云"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得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 最后是两人结局。袭人和宝钗的结局非常相似,袭人最终没有做成宝玉姨娘,而是嫁给了蒋玉菡,想必她心里多少都有些不甘。而宝钗虽然最终嫁给了宝玉,宝玉却抛弃了红尘,她的心里又何尝甘心呢? 再来看“晴为黛影”。 首先是样貌。从样貌上来说,二人颇有些神似。在宝玉和黛玉初见之时,对黛玉外貌体征这样一句描述:心较比甘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在七十四回中,晴雯被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告了黑状,王夫人便向凤姐核实,晴雯是否是“上次我们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 晴雯被唤来之后,王夫人又揶揄她“真像个病西施了”,可见晴雯和黛玉在外貌体征上是相似的,皆有西子之风。 其次是性格。从性格上来说,二人的嘴都是伶俐尖刻,“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因为周瑞家的送宫花最后送给了黛玉,她登时冷笑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当李嬷嬷劝宝玉少吃酒时,黛玉说她嫌“必定姨妈是外人”,说的李嬷嬷一时语塞。 晴雯更是牙尖嘴利的,见小红为凤姐跑腿办事,骂她“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宝玉、袭人和晴雯三人拌嘴,晴雯听见袭人情急之下说出“我们(宝玉和袭人)”,挖苦袭人“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羞的袭人脸庞涨紫。 再次是与宝玉的关系。从个性来特征来说,二人都与叛逆的宝玉皆有相同且相通之处,表现的率性真实。二人对宝玉都是怀着一颗真挚纯洁的心。 黛玉为宝玉的牵肠挂肚不用细说,当紫鹃试莽玉至宝玉痰迷时,黛玉说“你竟拿绳子勒死我是正经”,她从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感情。 当宝玉不小心把孔雀裘烧了一个小窟窿时,晴雯拖着病体彻夜为宝玉织补,至病情加重。 另外,晴雯和黛玉在宝玉面前都像个刁蛮的小妹妹,爱使小性子,黛玉动不动就哭哭鼻子,剪剪荷包穗子;晴雯也爱吃吃袭人的醋,撕撕大家的扇子。 最后是两人结局。在结局设计方面,晴雯和黛玉都是病死的,而且似乎都是患了“女儿痨”这样的病,且都是与宝玉有缘无份之人,结局都是那么悲惨。 另外,也是机缘巧合,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饰演晴雯的演员安雯本来就是奔着黛玉这个角色去的,结果落选了。王扶林导演慧眼识人,让她饰演了晴雯,既成就了陈晓旭版无可替代、无法超越的林黛玉,也成就了安雯版泼辣灵动、天真烂漫的晴雯。 注:本文为回答网友提问。 作者:温暖前行,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