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费,到底还有多少坑?

 平治天下行 2019-04-16
原创: 夏建国 夏天墨 今天

    西安奔驰事件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得感谢互联网自媒体,没有它们,指望传统媒体,这件事估计已经胎死腹中,消费者能最后退车退款已经是商家额外开恩了。

    奔驰车最后怎么处理,还需等后续进展,但此次事件中爆出的金融服务费,却是b这次维权的额外收获。

    金融服务费不是一个刚出现的问题,是已经存在了许多年的事情。要不是这次西安退车维权事件波及这个金融服务费,这笔不明不白的黑钱,不知道还要延续多久。

    金融服务费不仅车行收取,其他行业也在用不同明目收取,这种费用的收取,按现在相关部门出面的解释,都是无中生有、巧立名目产生的。

     我们有健全的监管部门,我们的监管部门也知道没有这些收费的名目,只是颇为诧异的是,很少类似事件的曝光,是这些主管部门主动发现的。监管滞后的现象成了常态,对此,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应该承担相应责任。

    西安奔驰金融服务费问题曝光,奔驰公司已经发布声明,奔驰公司“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手续费”。对于奔驰公司的这份声明,只能撇清他和这笔费用的关系,但没有撇清4S店收取该类费用他是否默许的事实。

    众所周知,奔驰公司是一家著名国际公司,以高质量和管理严谨著称。就这样的一家公司居然对手下的众多4S店长期违规收取不合规的金融服务费毫不知情,这显然有违常识和常理。

    是什么原因,奔驰在中国市场出现了质量和服务双坍塌的现象?

    是4S店贪婪?是奔驰公司的放任?还是因为监管不力给不法商人钻了空子?这些才是此次事件以后更需要追根溯源的关键。

    除了购车的这些坑,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帮我们梳理一下,我们的消费还有多少这样的坑?

    如何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除了商家自律,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以外,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放开自媒体对公共事件的监督,让所有的不法伤害都逃不脱公众监督的双眼。

    有关部门也切忌因为自媒体的一言不慎,而一禁了之。从目前的无数事例,我们能看到真正在监督社会不良行为,并能迅速引起社会关切的重大事件,都是自媒体首先发起的。

    德国人现在不背这个锅了,是不是这个锅只能有4S店独家去背?而最为重要的是,最终这个锅将怎么甩。

      我们希望能看到一个理想的结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