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如何在世俗间实现真正的逍遥?

 洛鸢的图书馆 2019-04-16

《庄子·逍遥游》谈到,人生有四种境界,小麻雀的境界,宋荣子的境界,列子的境界,无待的境界。

扶摇直上,背负青天(资料图)

鹏扶摇直上九万里,背负青天向南飞。

却遭到小麻雀的嘲笑,小麻雀说:“我一跳跃就飞起来,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我在蓬蒿丛中翱翔,已经是飞行的极至了,鹏飞得那么高,它要飞到哪里去呢?”

庄子说,那些才智足以做个官,行事能够造福乡里,德行能够受到君主欣赏而自鸣得意的人,他们的境界就和小麻雀一样了。

小麻雀代表我们普通人,我们普通人不是这样吗?追求世俗的小小成就,为职位、货利、名声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以致为了它们牺牲健康甚至生命。

庄子说:“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普通人为了利益牺牲生命,士人为了名声牺牲生命,大夫为了土地牺牲生命,圣人为了天下牺牲生命,

这四种人,所做的事情不同,所获得的名声也不一样,但他们在损伤本性,牺牲生命方面,却是一样的。

宋荣子对这样的人就加以嘲笑了。宋荣子是个修行有得的人,他能做到“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不会因此感到振奋,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不会因此感到沮丧。

他能确定内外的分寸,分辨荣辱的界限。他对待人世间的成就,不会拼命去追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资料图)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不管是受宠还是受辱,都会惊到自己的心。受宠意味着飞黄腾达,惟恐失去,岂不战战兢兢?受辱不用说了,有权势的人对你不满意,轻辱你,还会有什么好处可捞呢?

而宋荣子达到了这样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会因外在的利害得失而损伤自己内在的本性。但即使这样,还不是最高境界。

庄子说,列子乘着风旅行,飘飘然如神仙,怡然自得。他飘然而去,可以游历十五天之后再返回来;他对于圆满幸福并不汲汲以求,他这样虽然免了步行之累,但还是有所凭借啊。为什么说列子有所凭借呢?因为他要乘风。


如果没有风,他也飞不起来。这个风,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种信念。

宋荣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毕竟心中还有一个“物”、“己”的观念,但到了列子这里,没有这个观念了,他说,这些我不要,我不要,所以才能乘风而行。

风是无形的,代表着列子对人间的欲望减损到了极点。但执有一个“无”的存在,也不是最高的境界。

顺应天地的常道(资料图)

怎样才是最高境界?庄子说,倘若有人能够顺应天地的常道,由此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再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至德的人无我,至神的人无功,至圣的人无名。

至此,庄子提出了人生修炼的最高境界—无待。不需凭借任何外物而能恬淡从容,才是逍遥的真谛。不需任何凭借?

有的人读到庄子这一段,就会说,人要活下去就要吃饭喝水,难道庄子要我们吃饭喝水都不要吗?这样读书,就把书读死了。

庄子说不需要凭借外物,而绝不是说不要外物。

庄子也曾说“役物而不役于物”,你要使用物,而不能被物所奴役。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你拥有什么,就被什么所拥有”,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比如,我刚买车的时候,把车停在路边去吃饭,心里老是想,车会不会被人刮擦了,会不会被交警拖走了,什么好吃的都觉得索然无味,我拥有了这部车,我也被这部车所拥有了。

后来时间久了,也懒得理它了,刮漆了,撞凹了也无所谓,做任何事不再因它心神不宁。

大概这就是“无待”对物的态度,我拥有它,但我又不拥有它。有还是无,多还是少,稀有之物还是满大街都是,不要太在意。

与道合一(资料图)

如果仅仅从物的角度着眼当然还不是“无待”的最高境界。

“无待”其实叫你与道合一。怎么合一?就是从整全来看,如果能够把自己完全的与外境化为一体,怎么会有多少的疑惑,怎么会有功名利禄的执着?

举例言之,人都有大脑和四肢,大脑有一个好主意,它会对四肢得意的说“这是我想出来的”吗?

手做了很多事情,他会不满的对右手说“你怎么什么都不做”吗?右手拿锤,左手自然拿稳钉子;左脚抬足向前,右脚自然着地支撑…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

它们之间不会有人去争功,去争名,去争利,不会有个“我”的观念,而且,连个“无”的观念也没有。

很多人读《庄子》,读出庄子不食人间烟火,只管自个儿隐居田园,吸风饮露,过着遗世独立的神仙生活。

其实庄子有一副冷眼,对人间的乱象看得特别的深刻;他还有一副热心肠,希望所有人能够回归真实,与道冥合,就在尘世间,实现真正的逍遥。

(编辑:西铭)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