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渡渡】暑假从读庄子开始

 语文渡渡李亚平 2023-08-31 发布于山东


请别误会庄子

李亚平

庄子的《逍遥游》代表了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庄子打了一个比方,这个境界相当于一个物种,既能在海水里游,也能在天上飞,也就是能自由自在的上天入地,达到了“说走咱就走”“想走到哪就走到哪”“想在哪生活就在哪生活”的程度。这个了不得。一般我们的生命状态受着千万种限制。

“水土不服”这个词语充分说明了外物对生命的限制。你一个弱小的人,你很容易到哪都水土不服。你就是在家乡你也会水土不服。你即使足不出户也会突然水土不服。岂止水土不服,你还会舆论不服,你还会交往不服等等。所以,一般的生命状态就被困在了他的所谓的生存条件里。我们看,有些人,一辈子也不愿出门,就是这个道理,不是他不喜欢出门,根本是他没能力出门,看到更多精彩的世界,遇到更多有趣的人。

为了形象地说明这种境界,庄子造了两个词语,一个是鲲,一个是鹏,这两次词语现在人们给孩子起名字还经常用,说明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孩子拥有更高远的人生境界。但是怎么才能拥有更高远的人生境界呢?一般人不知道。知道就人人都成为庄子了。

庄子引用《齐谐》这本书里的话,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这只大鹏它是用巨大的翅膀拍打着不知几千里宽的水面,三是泛指多数,不是确指,你想这个大鹏的翅膀要多大?庄子在上文已经说了“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也就是你根本无法想到它有多大,没人知道它有多大,它是无穷大,它没有个极限。这样的一只大鹏,“海运则将徙于南冥”等到海水奔腾起来的时候,也就是海潮涌起的时候,它将一飞冲天,排云而去,乘着六月的大风逍遥远方,这个远方叫南冥,也叫天池。我们是一个陆地国家,在古代,出了陆地,就是到了神仙才能到达的境界了。那个年代,是没有航海的,只有神仙才能在那辽阔的水域上居住,没有陆地,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和谁说话?打交道?也不能赶集买东西。那是一个对于生存极为不利的环境。然而大鹏敢去。它无所畏惧。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活在海里的。它也能翱翔于蓝天。没什么能限制住它的生存。大鹏要去的地方是一个极不利于生存的地方,极不自由的地方,但同时也是一个极度自由的地方,只要你有本事,你就能突破所有的不利条件,并且把不利变为有利条件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您看,两千多年前的庄子的思想是不是很超前?很时髦?很敢想象?

六月,指阴历的六月,是一个极端天气容易出现的月份。我们这里去年阴历六月就来了一阵巨大的龙卷风,几抱粗的大杨树拦腰斩断,连根拔起,路边的行道树纷纷壮烈倒地,景象十分惨烈。从古代就是这样。一般的人们是害怕这样恶劣天气的。最好是躲在家里连门也不出。

但是,大鹏不,它是喜欢这样的恶劣天气的,这种来自自然的看似对一般生命不友好的力量,对于大鹏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它要乘风而上,乘风破浪,乘风远行。同时,海运也不只是我们只能在钱塘江畔看的那种海潮,大概率是今天的海啸之类,那种力量,可以把山推倒,可以把地冲陷的,但是,大鹏不怕,它要借着这种力量,由陆地冲向天空,由潜龙在渊化为飞龙在天,它要出发了。对于一般生命而言的灾难,对它来说反而是极大的幸运。你看,这种生命状态是不是已经超越了所有自然的考验,而达到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天地同在的境地?这样的境地是不是很难达到?谁要说不难,一定是疯了。

但庄子没疯。

他继续浪漫地想象“天之苍苍,其正色也?其远而无所至极也?其视下也,亦若是而已矣。”

什么意思?就是降维观察的意思。大鹏在极高的天幕上,终于明白,从地上看到的天空的颜色也许不是真正的天空的颜色,天空也不是平常看到的那么有限,仿佛无边无际,它很想寻求到天空的边际。他从天上往下看,看到往常的地面,也不是原来的样子,就像我们从飞机上往下看一样,哪里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样子?我们平常感受到的城市的喧嚣、拥挤、脏乱乃至彼此的矛盾争斗、光怪陆离,从天上看,都消失了,就只是一个个安静的豆腐块而已。简直太小了。小得不值一提。这时候,是不是就会很后悔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狭隘、执念、短视?是不是就意识到,原来生命还有着更辽阔高远美妙的视角?

然而这种视角如何才能拥有呢?

庄子于是严肃地教导我们,“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什么意思?水位不够深,就载不起大船,风的力量小,就承浮不起巨大的翅膀。庄子打了一个比方,把一杯水倒在厅堂地上的坑里,只能漂浮起芥子那样的小船,如果你想放个杯子在它上面,那只会胶着在水里,动也不动,就是漂不起来的意思,为什么,水位浅,船只大,当然承载不起了。也就是你的才华要配得上你的野心。你要多进行自我积累、修炼,等待机遇之风,把你这个野心的翅膀托起来。这个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头悬梁锥刺股之类,比如北宋的范仲淹,曾经五年不脱衣裳刻苦学习,比如王安石,为了研究出自己的施政理念,拒绝了朝廷无数次的提拔升迁他用了20年的时间在地方上做实验,不能不说,这方面王安石真是一个典型。这就是积累,这就是修行。没有基本的积累和修行,你是不可能拥有超越现实障碍的本领的,不可能拥有像刘禹锡那样“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意,更不可能到达谢灵运、郦道元、郑和等想去就能去的远方。

当你有了足够的积累、等待和观察,你便会乘九万里长风破十万里浪。并且那送你飞上高空的九万里长风只是跟随在你的下面了,就像火箭助推器一样,等你进入了自由的境界,真空的境界,你就用不着它了,你产生了自己的风,你就是风的来源,你将给这个世界以影响,帮助其他万物乘风而上。你是风的创造者。你才是真正了不起了。你背负着天也不会感到累得慌,你连天也能背得起来,不仅背起来,你还能轻松地到达想要去的地方。图南,是一个象征。因为我们是居住在北半球。阳光是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对北半球的人来说,南,代表着光明、温暖的来源,图南,象征着追求光明温暖,追求理想的生存境界。这就是为什么不说图北的原因。生命,要追求理想的舒适的生存境界,而不是苟活在世上,委屈着自己的理想,压抑着自己的渴望,一定要想尽办法强大自己,修炼自己,让自己一点点靠近星辰和大海,拥抱诗和远方。

为了让我们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心,庄子为我们堵住了退路。他说,你开始准备这样做的时候,是会有人嘲笑你,看不起你的,就是那些曾经和你一样很笨,但又连梦想都没有的人,他们像树上的蝉和屋檐下的斑鸠一样嘲笑你,他们说:我拼尽性命振翅而飞,也就是我使出吃奶的力气,使出洪荒之力,往上猛飞,也只是撞到了榆树的叶子上而已,并且常常飞不到而摔落地上,你怎么可能穿越九万里高空飞向神话中的南方?不可能!这不仅是《陈涉世家》中那个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而是燕雀即使知道你有鸿鹄之志,也根本就不相信,就质疑否定你这个痴心妄想的家伙,他们认为人生是不可能有更多出路的,他们认为生命只能在田地里耕田,多想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就是白日做梦,就是痴人说梦,就是自不量力,就是痴心妄想,就是不务实际,就是好高骛远,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就是不安现状,不务正业。记住,无论你想做什么,首先要突破的不是远方的障碍,而是眼前的阻力,是你身边每天陪伴你的那些人,最先给你施加阻力,他们的理由是,他们做不到的,你也甭想做到。你也不可能做到。因为你从来没做到过,你就永远不可能做到。你能做到,你早做到了,何必等到现在?你和他们没什么不同,你只能和他们一样生活,没有别的选择,不可能有比他们更好的生存境界。这就是他们的心理图式。你要有打破他们的逻辑的准备。你要拿出自己的行动。积极为自己的梦想而贮备。

在这里,庄子送我们一个打败这种人逻辑的一个思想武器。那就是这句话“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这是什么意思?这意思就是你去一个郊外的小树林野餐游玩,带够一天的饭就够了,到太阳下山你回来的时候,你的肚子仍然是饱饱的,不会饿得慌;但如果你到百里之外去打猎,你出发前的夜里就得舂米,准备野外生活做饭之用,不然你会饿坏;如果你要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去,你提前三个月就得准备粮食。这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没有远大目标的人,它无法为自己准备超过目标需要意外的东西,它自知不具备这种能力。就像一个不想开公司的人,他永远不会去研究相关法律一样,他认为那是不可能研究透的。他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服从指挥,按时上下班就可以了。其他,都不是他敢想象的。庄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做好一切准备,而不是淹死在别人的嘲笑里面。而有了自己的本领,也根本不用怕别人的嘲笑。

自古以来,目标短浅之人就看不懂目标远大之人。

换句话说,有人不懂你不是你的错,是他们的错。有人不理解恰恰说明你的超越世俗的价值。

有人不懂你很可能代表你是一个伟大的不平凡的生命。《道德经》说: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不被人嘲笑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了。真正的道就是要被世俗小人嘲笑的。因为你看得更远,站得更高,了解得更清楚,而他们看不到。所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因为一个要为梦想而长征的人,眼前也一般是无知己的。你要有出发的勇气,莫跟身边人的闲言碎语计较。

你听,为了鼓励我们勇敢追梦,庄子骂道:之二虫又何知!

怕我们不够明白,庄子继续唠叨: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就是渺小的智慧赶不上伟大的智慧,活得短暂的赶不上活得长久的智慧。他举例说,朝生暮死的蘑菇看不到月亮的圆缺,夏生秋死的寒蝉也看不到春天和秋天的样子。楚国的南方有一种乌龟,它的寿命是一千年。远古有一种大树,叫椿,它的寿命一万六千岁。它们的生命就是大年,就是长久的生命。有一个叫彭祖的人,以寿命长达八百岁闻名天下,普通人拿自己来跟他比,不是一个天大笑话吗?

这里,从植物到动物再到人,庄子罗列出“小不及大”的现象。他想借此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追求远大梦想的人,不要指望那些没有远大梦想的人来理解你。他们是不可能理解你的。

就像寿命短的人理解不了寿命长的人,看不到寿命长的人所见到的风景,不能相信寿命长的人所说的志向一样。所以,这就是文章开头说的,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谁不知?一般之鱼不知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谁不知?一般之鸟不知也。

这个和孔子的思想是一样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孔子从自身的角度来说怎样对待身边人的不理解,庄子则从对方的角度来设喻讽刺对方给自己打气,这种写法叫“对面落笔”,两者的论述方式是不一样的。

另外,对于怎样做一个理想的人,孔子多是说教,庄子却是鼓励。二人对人的教育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在谈话风格上,孔子像一个温和慈祥的师长,庄子则像一个亲密的无话不谈的朋友。

为了让我们更加理解心有大志和胸无大志的区别,庄子虚构了商朝建立者汤与大夫棘的对话,内容仍然是鲲鹏欲适南冥而沼泽地里的小雀却嘲笑它的故事,并且总结说:这就是小志和大志的不同。

这种志向短小嘲笑志向远大的现象如果拉回到现实中,就如同——知识能胜任一个地方的官员,言行能超过整个乡里的人,道德高尚适合做一个国家的君主甚至征服另一个国家——这样的人自视甚高,像沼泽地里的小雀一样。连思想家宋荣子也要笑话的。但是,全世界都赞誉有加却不会更加努力,全世界都指责批评却不更加沮丧,在心与外物之间稳定地站立着,不受外物的影响,超越世俗的荣辱之上,宋荣子的境界也不过如此,即坚持自己的立场而已。仅止于对世俗的名利,不那么热切地追求,对世俗之毁誉,不那么斤斤计较而已。庄子说,即便是这样,也还未能建立起人生崇高的境界。

庄子的意思,是教我们不仅能守住自己的心志,而且要变得强大有力,超越一切,自由行动,令对方丝毫影响不到。也就是达到能够降维处理世俗干扰的程度。而不仅是像不食周粟的采薇者、隐于南山的陶渊明一样。那还不叫理想的人生境界。因为那种境界,毕竟也是一种被影响的证明,是逃避,是躲藏,甚至是胆怯懦弱矮小憋屈的生存姿态,没什么可炫耀的。

所以,有人说庄子和老子的观点一样,认为一个人活在世间要做到无为而治。我是不赞同的。庄子不仅不是无为,而且是要大有作为,这个作为不限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限于仅仅固执地坚守自己的内心,逃避人世考验,而是要能够积极修炼自己,超越尘世的羁绊,追求自己的目标,达到高度自由的境界。

庄子又降维找来一个对比,那就是列子。他说,列子乘风而行,轻巧敏捷的样子仿佛活得很好看。列子经常出发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十天半个月就回来了。说他在寻找精神福地的方面,不是汲汲于名利的那种,没有像世人那样亦步亦趋地随着别人的脚印向前行走,而有自己高超的路径。但是列子仍然是一个需要依赖外物的人。也就是没有完全脱离外物的牵制。这话隐藏的信息太多了。我们需要考证一下。

首先,庄子所说的列子所依赖的外物绝不是“风”这种自然事物。而是一种别的什么东西。那么是什么东西呢?我开始也很不明白,这里为什么庄子要把列子当成一个反面典型。

列子是一个喜欢游玩的人,传说他经常在春天乘风出游,到秋天回来。他所到之处,枯木逢春,鸟语花香。世界充满生机。

列子还是一个心胸豁达之人,传说有一次宰相见他家很贫穷,就送了几袋粮食给他。列子连声说谢谢,却拒不接受。妻子很不理解。列子说:一个人不理解我的人却给我送粮食吃,说明他听信了别人的话,他今天听信别人的话给我粮食,明天也可能听信别人的话害我。结果,一年后,宰相被杀,很多与宰相关系亲密的人被株连,列子却安然无恙。

这两件事说明什么呢?

第一,列子热爱生活,愿意创造。第二,列子坚守自己的判断,不为钱财所动。

列子的追随者众多,传说有一次带着四十个弟子出行,阵仗庞大。列子人缘好。

这样一个列子,他还需要凭借什么才能达到生命的理想境界呢?一个不为物困扰,不为人左右的人?

百度发现,《列子》的核心思想是“化”。包括基于宇宙运动论的生化,物质构成论的物化,以及政治上的教化。《列子》一书的第二个特点是批判思维。他嘲讽社会的不公,于人心的险恶,明确指出,应该让君臣之道止息,认为礼义是伪名,不过是追逐个人荣利的遮羞布,等等。

《列子》贵虚。虚者,有无(空)皆忘,万异冥一,故谓之虚。什么都忘记,以此来达到精神的自由。

列子有一个观点,就是齐物为一,主张人和万物应当视作一体,来追求精神的高境界。

大家还记得《两小儿辩日》吗?列子嘲讽博学多知的孔子其实还不如两个小孩子聪明。那么综合以上种种我们来思考,列子想表现什么?其实就是自己的聪明。

他依赖的也正是自己的聪明。他觉得自己能够看透万物,看透世界,看透人间。他好像有着很厉害的方法来治理这个世界。

那么这就是庄子所批评的,影响人到达自由境界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很聪明,能够驾驭一切,能够超越一切。

人要在承认自己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激发出创造的潜能来。

人要承认自己需要凭借什么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那种什么也不凭借而渴望达到自由的境界是不存在的。

我们看,鲲是生活在海水中的,有凭借,鹏是借助大风飞上天空的,所谓“六月息”者也,鲲在九万里的飞行路上,风一直是在下面托举着它的,它借助风,它才有了创造风培育风的能力,它去的地方是明确的,是南冥,是天池,是光明温暖的地方,也是有凭借的表现的。

这一切都说明,庄子不是完全超脱现实的,他对于人生有着明确的追求目标,那就是精神的崇高自由,而不像列子那样,完全”化自己的追求了。使人摸不着头脑。这种完全否定尘世的追求其实也是一种“有待”。那就是回避问题。

人生世间,是要有追求的,但这个追求不能回避问题,而是解决问题。

我的理解,庄子是教我们修炼一对巨大而强有力的翅膀,借着自然尘世的风力,朝着光明的地方,朝着温暖的方向,奋力飞翔,到达理想的境界。

所以,庄子对人生是无比积极的,高调的,傲娇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

所以,庄子说“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我们如果秉承天地正气,利用“阴阳风雨晦朔”的变化,来遨游于这有趣的人间,难道还需要凭借什么吗?

天地正气是什么?《周易》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地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是助你生长向上的,地是帮你与万物和谐相处的。你积极向上,又能与万物和谐相处,那么你就是一个完全达到了自由境界的人。这样的一个你,自然界也好,社会人世也好,那些具体的阴晴风雨明暗的物像或者社会形势都是打不败你的,你也就没有什么需要依赖的了。你的依赖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你的生命的主宰。

怎样才能达到这样呢?

庄子最好不装了,他坦诚地告诉我们: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百度说这里至人、神人、圣人三种人都是一样的人。我非常不赞同。

至是到达的意思,至人意思是人生到达了普通人到不了的境界,超越了凡俗状态的境界。这样的人一定是从“自我”的束缚中挣脱出来的人,他见到了天地,见到了众生,因为,他才能站到更高的角度上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他是一般人仰望的高度上,是到达了山巅的那种人。所以,一个人如果总是盯着自己的那块地盘,想着自己的那点心事,总不会有大出息的,更不能配鲲鹏这样的字眼做名字的。

至人,是能为众生代言的人。

再说神人无功。

一般修为高的人是追求功的。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意思是最高的境界是给世人树立德行的榜样,其次是为社会建立功绩,再其次是留下有价值的言论指导后世。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读书人的三种层次的追求。

这其中,功绩是很重要的。

古往今来,大多数王侯将相、仁人志士都在前赴后继地追求功名,这也是比较高尚的一种追求,它是精神的追求,价值的追求,超越了生存层次的物质层次的追求。

例如,曹操,戎马一生,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雄心不歇,例如蒋介石,费劲心机,消灭红军,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们都是为了建立自己在历史上的功绩,好让后人铭记他们,这种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能允许别人比他们强,因此,无论面对谁,我们看,只要威胁到他的功的梦想,他就要六亲不认,挥舞屠刀。拿破仑的最后失败,也是如此。老想着去征服,去建功,反而成了千夫所指的害人狂。这种人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他会很现实地思考问题,谁对他有利,他就友好,否则就消灭。他不会冒险去做一些看起来不现实无希望的事情。他凭的是斗志,而非理想和信念。他凭的是实力,而非一定是人心。他会用功利的角度去解释一切人和事。就像曹操用好处来笼络当世的人在为己所用一样。他不是用信念,他用一个好处给你,让你吃到甜头,跟着他走。他们是这样的思路。这种思路在世人看来无足为奇。因为本质还是利用了人的原始的生存需要和物质欲求。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如果这种人成功了,世人就会跟着学:谁给我好处,我就跟谁走。谁强大,我就跟谁走。不再分是非善恶。于是,人心势力如狗,人心也惶惶不可终日。

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工农干革命的时候,那些封建军阀和资产阶级军阀是不相信他们能成功的。穷鬼的痴心梦想而已,绝不会成功。社会必须有阶级,有上下,有贵贱,才叫社会,那是他们的固有理念。而且谁动摇这一点,就不仅是动摇他们的理念,也是动摇他们的利益,他们必须围而剿之。于是,长征开始了,红军经历人类历史上最难以想象的生存考验。简直看不到希望。然而,有一个人和他的一些战友始终坚信,这样的一支队伍即使被完全消灭了,也还会和他一样的队伍诞生,世界终将属于他的信仰所支配。那就是人人平等,那就是政权要为人民服务。而这个信仰,从那艰险的生存环境来看,简直是天方夜谭。这样让人感到没有保障没有希望的队伍竟然生存下来了,这样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被实现了,这就是“神”。如果是毛主席朱德一些人想追求建功的话,他们大可以不冒这个险,而安分守己地呆在国民党的政府机关里国民党的队伍里,做一个优秀的官僚或者军阀。然而,他们偏偏抛弃了这样令人感到可惜的机会,选择了那时看起来不可能实现的一条道路前进,从而建立起了一个新的世界秩序,这就是“神人无功”不追求功绩而能改变世界的人,被封为“神”

这样的人凭的是信念。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他们不是为了给自己建功而干革命的。正像毛主席《卜算子 咏梅》说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他为的是给世界建立一种更理想的生命秩序。而且他相信一定能建成。他也做到了。这就是“神人无功”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人的威逼利诱选择英勇就义。

最后说圣人无名。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在世,越是优秀的人越看重自己的名声。所谓爱惜自己的羽毛是也。

但是这并不是最高的人生境界。

历史上兖州有个人叫柳下惠,一天风雨交加,一个冻得快要死的女子到他家里借宿,为了救活这个女子,柳下惠把她抱在怀里,最终救活了女子,第二天就让那女子走了。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统治的时代,身为官员的柳下惠是会导致丢了乌纱帽的,但是,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名声,他首先考虑的是人命关天。这就是圣人无名。

还要表扬一个人,孔子。在那个到处打着高尚的旗号杀人的年代里,孔子为了宣传仁的主张,周游六国,惶惶然如丧家之犬,有一次被逼到两国边境,差点饿死野外,连他的弟子都怀疑他脑子是不是有病,他不在乎,反而高歌起来。这就叫“圣人无名”

一个个念念不忘个人名利的人,是很难做出救世之举的。

名,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东西。但是,人们却忘了,在名之前。万物本就存在,并且和谐相生。

争名夺利,正是世界败坏的根源。

好了,我的《逍遥游》解说就到这里,这是我今天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这篇文章写得让我自己感到很愉快,很敞亮。

谢谢庄子。谢谢《逍遥游》。我今晚会梦到一只大鹏的。



作者简介

李亚平,山东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公众号语文湿地栖居者。济宁高新区教学工作先进个人。济宁市优课获得者。获评教育部关工委优秀辅导教师。曾获全国科幻小说奖,范仲淹散文奖。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言文字报》《快乐作文》《济宁日报》《济宁教育》等刊物发表学术文章或撰写专栏多篇。追随王君老师,爱语文,爱生活,经由语文教学探索生命幸福之道,见自我,见天地,见众生。个人公众号:语文渡渡。

通联方式:

姓名:李亚平

单位:济宁高新区杨村煤矿中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