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意语文】第63期:试论“鲲鹏之逍遥游”

 山湖微波 2018-08-31

前面的话


每条大鱼,

都会相遇



 

试论“鲲鹏之逍遥游”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样一只为庄子,更为历代文人所钟爱的文学形象,教参认为它与其它生物一样,都有所待,并非真正的逍遥游。而对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教参照搬原文,“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只有做到这点的人才是真正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也即只有至人、神人、圣人做到了这一点。而对宋荣子、列子之类,也只是一笔带过,认为他们不逍遥,但为什么不逍遥,教参没有做出比原文更多的解释。




     若据教参来理解,来授课,也只好照本宣科,讲完之后仍不知所云。


    大鹏有所待吗?答案是肯定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如此巨大的鲲鱼,因为不自由,它要化而为鸟,为着追求更广阔的天地,“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它必须在海运之时,在惊涛骇浪、风起云涌之时,在最危险的那一刻,完成自己飞翔的愿望,完成自己生命之绝响。如此,生命之蜕变与海运之飓风便是大鹏之所待。更何况,“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同人看天一样,所见未必是真。所以,从外在局限而言,大鹏有所待。

 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庄子认为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只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在无穷的精神世界里遨游的人,才是真正的逍遥游。也即万事万物都会受外在环境的局限,只要能够顺应自然,道法自然,就能超越外在的物质局限,达到精神世界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至人神人圣人,因为无己无功无名,顺应了生命之本真,是以精神无疆,抵达了逍遥之境。如此看来,大鹏鸟顺应了天地自然 ,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凭借飓风,实现了自我的理想追求,精神超越,故而,大鹏鸟是逍遥的。“南冥者,天池也”,课本注释说,天池即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仅仅是大水池么?如是,北冥那样的大海似乎即可满足鲲鱼之所欲,何必变幻,又何必远行?所以,我想,南冥应是比北冥更广阔的天地,而天池,即如天般广阔的所在,惟此,大鹏才成其为大鹏,远行才成其为远行。大鹏鸟也即至人神人圣人之化身,正因如此,庄子不惜笔墨,赋予了大鹏鸟超世绝伦,超凡脱俗的形象;也正因如此,千百年来,大鹏为历代文人怦然心动,向羡不已。




文中两次提及蜩与学鸠、斥鴳之类小虫对大鹏的嘲笑,作者的回应是“之二虫又何知”,“此小大之辩也”,作者情感倾向立见。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这一“此”即是斥鴳, 在作者看来,在常人眼中那些位高权重,德才兼备之人,他们眼界狭小,自以为是,而不解鲲鹏之大志,更罔论逍遥。在文中作者借小虫之口,对这类人进行了无情的嘲笑与讽刺。“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对宋荣子作者态度明显好转,他有自我的内外观,荣辱观,故能忽略外在的毁誉褒贬,故能忠于内心的信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司马迁、苏武、屈原、岳飞之类是也。但作者认为“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他们虽能不随波逐流,但仍有精神的局限,过于执着自我,易被自我所束缚,故仍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恰似苏轼“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所向。然而,“旬有五日而后反”,他们的出世是暂时的,入世而大济苍生的情怀,是列子们心中永远割舍不掉的牵挂。李白、杜甫、苏轼之类是也。故庄子认为“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关于列子,作者有所肯定,但仍不是庄子心中的逍遥之境。



 漫漫历史,芸芸众生,谁做到了真正的逍遥游?庄子做到了,陶渊明做到了,既然无法忍受“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社会现实,既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所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只在宇宙广阔的天地里找寻生命之广阔天空,遨游属于生命宇宙的逍遥之境。








走进作者

郭志丽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三中教师,喜欢语文,喜欢随心随性地表达。


欢迎来敲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