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文赏析|卫东诵读《逍遥游》节选(原文 赏析)01

 邈思遐想 2020-05-25
《逍遥游》节选(原文 赏析)

[战国] 庄子

诵读:卫东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è]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jué]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zhì]不及大知[zhì],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注释】


1)垂:同“陲”边陲
2)齐谐:书名
3)抟:(tuán)回旋而上,拍。
4)扶摇:盘旋而上的暴风
5)去以六月息者也:一说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6)野马:浮游的水汽
7)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指上句野马、尘埃等漂浮物,被生物发出的气息吹动
8)其正色邪:或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或许;邪,语气词
9)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大鹏在天上俯视下面,也像这样罢了。其,代词,指大鹏。
10)且夫:句首语气词,表示抒发议论,提起下文
11)坳堂:室内低洼处
12)培风:凭借风力。培,凭借。
13)莫之夭阏[è]:没有阻碍。夭,折;阏,止。
14)決:急起的样子
1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之:到,往;南:动词,向南飞。
16)适:前往
17)宿舂粮:舂捣一宿的粮食
18)知:通“智”
19)年:寿命
20)晦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为朔,最后一天为晦
21)蟪蛄:寒蝉
22)汤之问棘:“汤之问棘”的故事见于《列子·汤问》。汤,即商汤,商王朝的开创者。棘,夏革,商汤时的大夫。
23)羊角,一种旋风
24)斥鴳:生活在小泽中的雀鸟
25)彼且奚适也: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且,将;奚,何
26)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才智能够胜任一官的职责,德行能够顺应一乡的风俗人情,品德能够投合一国之君的要求,进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
27)宋荣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
28)犹然:嗤笑的样子
29)数数然:急于谋求名利的样子
30)泠然:轻盈的样子
31)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真实自然的人忘掉自己,与万物化而为一;神人无意求功于世间,圣人不求名声。

【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大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在海水翻腾激荡的时候,就借势迁徙到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说:“鹏向南海迁徙时,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而后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都是被生物的气息相互吹拂所致。天空苍苍茫茫,究竟是它本来的颜色,还是因为它辽阔高远没有尽头?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吧。

如果聚集的水不深,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一艘大船。在堂前低洼的地方倒上一杯水,那么放入小草就可当作一艘船,放上一个杯子就会被粘住不动,这是水浅而船大的原因。如果聚集的风不够强大的话,那就无力负载起一个巨大的翅膀。因此,鹏在九万里的高空飞行,风就在它的身下了,凭借着风力,背负着青天毫无阻挡,然后才开始朝南飞。

蝉和小斑鸠讥笑鹏说:“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如果到郊野去,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的地方去,要用一整夜时间舂米准备干粮;到千里远的地方去,要准备三个月的粮食。蝉和小斑鸠这两只小虫、鸟又知道什么呢。

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草不知道黑夜与黎明。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颗叫冥灵的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

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北方,有一个大海,是天然形成的池子。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斥鴳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样也就达到飞翔中最得意的境界。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所以,有些人的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品行可以一乡的人都与他亲近,德行能投合一个君王的心意,而能获得一国人的信任,他们自鸣得意,就像像上面说的那只斥鴳一样。而宋荣子不禁嗤笑他们。像宋荣子这样的人,即使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也不会受到激励,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也不会感到沮丧。他认定了对自己和对外物的分寸,分辨清楚荣辱的界限,但他也仅能做到如此罢了。他对待人世间的虚名,没有拼命去追求。即使如此,他还是有未达到的境界。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以后返回;他对于求福的事,没有拼命去追求。这样虽然免了步行,还是有所凭借的。倘若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邀游于无穷的境地,他还要凭借什么呢?所以说:修养最高的人能任顺自然、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意于求名。

【配乐】
江上垂钓图~髡残 - 史志有
逍遥 - 伍芳
高山流水 - 许嫚烜

朋友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作品是庄子的《逍遥游》节选。
 
庄子这个人,在历史上比较神秘。关于他的生平,除了《庄子》这本书以外,目前最详细的记载来自司马迁《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列传》。列传里说,庄子名周,生活在战国中期,和孟子生活在同一时代,不过孟子在著作中对他只字未提。司马迁评价他的学说“无所不窥”,包罗万象,但本质上还是属于老子道家那一派的思想。“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子写了十余万字的作品,大多都是寓言故事。我们在阅读《庄子》时,也最能感受到文章里蕴含的无穷想象。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庄子》共三十三篇,是由西晋郭象删定并流传下来的。郭象将《庄子》的篇目划分成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本期节选的作品《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开篇。
 
《逍遥游》全文可以分为三章,本文节选的段落正是第一章的内容。从标题“逍遥游”就能看出庄子的思想,即是无挂无碍、优游自在。逍遥一词在《诗经》《楚辞》中都有出现,可以看作翱翔的意思。不过庄子这里的逍遥游,不是指实体的遨游,而是指精神境界的自在闲适。
 
在节选的这一章中,庄子开篇就描绘了一个无穷广大的世界,之后通过层层设喻、对比,点出“小大之辩”,再接着写“无己无功无名”破除自我中心,真正达到“无所待而游无穷”,也就是在天地精神之中逍遥往来的自由境界。
 
“鲲”和“鹏”身形巨大,它们一个在水中一个在天上,动辄可以遨游几千里。但鹏飞万里,也要凭借风才能扶摇直上。庄子借助“鲲鹏”之大尚且还需有所凭借才能遨游来设喻,说明万物都要“有所待”。为了更具有说服力,庄子还引用了《齐谐》里的话作为证明。而和鲲鹏形成对比的是蜩与学鸠、斥鴳,他们都是寿命不长的虫鸟,也飞不高。作者却写它们不自量力地嘲笑鲲鹏。
 
无论是鲲鹏还是蜩、学鸠、斥鴳,在庄子笔下都是一个个隐喻的符号。正如他在下文中所说,“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有人不理解鹏飞九万里而何为,也有人妄想和活了八百岁的彭祖比长寿。这些在庄子看来都是无知可悲。除了“鲲鹏”和“学鸠”外,作者层层递进写了好几组对比:存活不过一天的朝菌和寿命不到一年的蟪蛄对比“冥灵”和“大椿”,只能算是“小年”。而在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上古大椿面前,即使是“大年”的冥灵也无法与之比肩。而下文庄子引用“汤之问棘”的话同样是为了反复申述“小大之辩”的道理。
 
在借用各种对比和隐喻表述完“小大之辩”之后,作者开始论述“无所待”的思想。上文提及的小大之物,无论是鲲鹏、冥灵、大椿、彭祖,还是学鸠、斥鴳、朝菌、蟪蛄,他们虽然在寿命和形体上相差极大,但归根结底,都需要“有所依凭”。飞鸟借风之力,才能飞翔于空中。舟行水上靠的也是水的力量。这样的小大之辩,辩来辩去仍然没有摆脱束缚,达到真正的无挂无碍。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所依凭、优游自在呢?
 
作者从寓言和隐喻回到对人世、德行的论述中来,依然层层递进论述了德行的“小大之分”。“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这些德行,逐渐增加,正和上文寿命长短、形体大小的“学鸠”“鲲鹏”一一对应。但就算是能被君主重用治理一个国家的德行,在庄子看来,也不过是借风而上的鹏鸟。飞得再高再远,还是需要风的依托。
 
真正的德行,应该是像“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宋荣子和“御风而行”的列子那样,不被世俗的荣辱、才智所困扰,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这才是达到了“无己无功无名”的逍遥游的状态。
 
写到这里,庄子的思想观一览无余,《逍遥游》的文章观点也豁然显现。从哲学层面来说,人正是产生了对“自我”的认知,才产生了对外界的认识。而庄子“无物无己”的观念则消解了人与外物的“内外”之别,模糊了自我和外部的边界。在淡化“自我中心”的过程中,无限达到物我统一,并最终实现“无所待而游无穷”的逍遥境界。
 
庄子这一篇《逍遥游》行文洋洋洒洒、磅礴广大,尽管比喻和想象天马行空,但逻辑论述严谨有序,层层递进。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也出自本篇。如“鹏程万里”“凌云之志”“扶摇直上”“一飞冲天”等等。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庄子》的其他选篇,更好地了解这位道家代表人物的丰富思想。我们下期见,晚安。
 

配乐:

幽静沁人心 - 罗启瑞
山水一般闲 - 郁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