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种微妙的而且强有力地影响人们审视世界的方式的工具。英文和其它的西方语言一样,是线性的——其基本的句子构成是名词—动词—名词,转换成一种X引起Y的世界观,这种线性对人们产生预先的印象去注意单项的关系而不是环状的或是互为影响(此时X影响Y,而Y又反过来影响X)的关系。现今很多经理与公司面临的困扰的问题是因互联网紧密地相互连接的环状关联,为了提高我们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和沟通,我们需要一种更自然的符合这种任务的语言。
1. 语言的元素
系统思考可以看成用于复杂性和相互关系对话的语言,特别是以下诸性质使系统思考成为讨论和分析复杂事件的构架。
·着眼于“闭环的相互关系”,系统思考语言是循环的而不是线性的,它着眼于闭环的相互关系,其中X影响Y,Y影响Z,而Z又影响X。
·一种“形象化”的语言,许多系统思考工具—CLD、BOTG、系统基模、和结构图解——都具有很强的形象化元素,通过总括所包含的诸元素,以帮助清晰和简要地阐明复杂事件。
图解常使学习更方便,研究指出很多人通过图像生动地表达(例如图片或故事)能更好地学习。一个系统的图解因为它把问题的实质提炼成容易记忆而且富有含意和洞察力的格式成为有力的沟通工具。
·增添精准性,特定的一组“句法”规则使系统图像极大地减少在着手解决复杂事件时可能发生的含糊不清和错误理解。
例:在画出一个问题的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因果链不仅用箭头表示,而且还要注明S(相同)或O(相反)以指定一个变量如何影响另一个,这种标识使关系的性质更精准,保证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
·促使心智模型的“明确性”,系统思考语言将“战争故事”和不同人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观点转换位黑白画片,于是可以揭示观点中的微妙区别。
例:在一个系统思考课程中,管理者的团队在围绕一个他们争吵了数月的事件而工作。一位管理者按照他画出的回路解释他的立场,另一个团队成员制止了他,并问他“是否这个模型代表了你对问题的想法?”解释者思考了一下,回答:是的。发问者显著地放松了,并作答:我不同意,但至少现在我们已弄清了彼此的不同观点,我们可以一起工作以寻找一个解决办法了。
·允许检查和研讨:系统思考图解在培养集体理解一个问题方面是很有用的,一旦不同的人指出对问题的理解后,他们可以合作起来指出问题的挑战,通过集中精力讨论图解,系统思考解除了很多可以升级成更高水平争论的防卫性。
例: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讨论时,不同观点不再看成是“人力资源部在看生产力问题”还是“营销部份对降低客户满意度的描述”,而是简单地成为系统结构的差别,这个讨论焦点从到底人力资源部还是营销部是对的,转移到如何来构建一个可以抓住系统行为的最佳图解。
·它体现为看整体的世界观,而不是看部份,同时指出理解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时互相关联的重要性。系统思考世界观的固有假设的问题是内在的——我们疆场引起自己的噩梦。
例:在有的系统思考教程中,参与者玩一种称为啤酒游戏的活动,其中他们扮演零售商、批发商和分销商与生产者的角色,每一位参与者都仔细地保持太多库存与订单积压之间的平衡。当出现问题时,很多人会怪罪于它的供应商(我发了很多订单,但是他们不相应)或怪罪于他们的购买者(易变的客户,一天他们大量的买进,下一天他们却几乎不碰一下)。实际上,即不是买者也不是供应者应对库存的大量变动负责——这是参与者面对的系统结构固有性质所决定。
系统思考的世界观通过扩大我们思考的边界来消除“我们对他们”。在系统思考得构架内,我们和他们是同一系统的部分,于是应对问题和解决方案同时负责。
2. 学习语言
学习系统思考可以像学习一门外语一样,在学校我们通过记忆基本的词汇与动词的联接,然后把他们放在一起成为一个简单的句子,而在系统思考的语言中,系统图解例如因果环可以看成是一个句子,它由关键的变量与指出他们相互的因果关系链构成,把几个因果回路串在一起,我们可以生成一个段落来阐明我们正在研究的问题的故事。
如果系统思考有一个指南,系统基模如“舍本逐末”、“饮鸩止渴”等可以列为常用的短语,它们可以提供常用的通用结构系统库,牢记这些将帮助你认清解决业务中遇到的问题和系统的分析中展现的普通症候。
当然,学习一门语言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实践——经常的实践。比方说在读一则新闻时可以将它转换为一种系统的观点:
拿一则新闻报道的事件,尝试着看看是否有一个基本模式在运作;
看看事件是否切合一个基模,或是几个基模的组合。
试试看能否画出一个或两个因果环可以捕捉可能产生那个模式的结构。
不要指望很快能熟练地掌握系统思考,只有也仅有经常地练习,才能使机能得到增进。
在开会的时候,看看你能否把你关于对问题的理解用系统观点来表达,寻找线性思考者提出的建议的关键词,如“我们需要更多相同的”或者“在上次发生这事时我们得到的解决办法,为什么我们不再次用它?”你可以对一个问题或事件作出一个图解,同样作出一个练习,以增进能力。
3.成为流利的使用者
我们说当它们开始用特定的语言思考并不需要翻译时,那么这些人的语言是流利的。但是流利性不仅是用一个语言来对话,它还意味着对语言环境文化的理解——世界观,和任何外文一样,掌握系统思考要求人们全神贯注并融入它所持的世界观中,通过学习系统思考语言,人们不仅可以改变讨论复杂问题的方法,并且也改变了如何思考它们的方式。
(ZT) 系统性
2018年01月10日 ⁄ 综合 ⁄ 共 1299字 ⁄ 字号
小 中 大 作者:中粮集团董事长 宁高宁
看到一个很有意思也有些令人吃惊的报道,说英国的科学家实验证明大猩猩对数字排列次序的记忆能力超过人类。这有些伤了人类的自尊心和物种的优越感。但这个发现并不能改变大猩猩在生物界的地位,因为即使大猩猩有无规则记忆方面的天分,可它在其它方面不行,如知识的积累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等等。所以,有一方面的特殊能力固然是好,但可有效应用的能力往往要求是综合的,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否则,有些超常的单方面能力可能被掩盖甚至抹杀掉。
现在我们也面对同样的困局。我们说过,甚至重复地说过,我们要解决企业中大家都认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大的方面从战略转型,到商业模式再造,到核心竞争力,到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小的方面从品牌到渠道,到物流到研发,到很多大家都觉得我们不如人的地方。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有些事甚至无功而返,这里的困局,有点像大猩猩的故事,也有点像只看到树上诱人的果子,却没有摘果子的工具和方法,果子就永远是个虚幻的理想。笼统的目标讲得时间长了,人心也就疲沓了,目标变成了口号,口号变成了形式,说的和做的就不自觉地分离了,企业的进步就停止了,一般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在这里就有了分界。如果我们找出来几年前我们开会的记录,会发现当时的想法是很好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系统的行动把它彻底实现。
拿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来说,重要性不用再重复,号召也提到了不能再高的高度,创新已成了我们可以脱口而出不用思索的词汇,可企业中为什么发明一项新技术、推出一个新产品很难。企业在经营上的进步因为技术发明和产品创新而形成的比例不高。究其原因,可能单就研发说研发,单就创新说创新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个系统的整体的问题。
一说研发和产品创新,我们会首先想到能力,特别是技术的能力,再想到成本,再想到风险,再想到时间,再想到责任,特别是把责任归到负责这项工作的人身上,这个循环已循环了很多年,因为企业的整个系统不能支持创新的持续,所以结果也就不能令人满意。
研发和创新的原动力在企业里应该来自于市场,其归结点也应实现在市场上,这个从市场到市场的路径其实是对企业整体能力的考验,它几乎要调动企业里的每一个环节。对市场需求的认识能力是起点,对自身行业的理解及与企业战略相联贯的定位是研发创新的基础,所以研发和创新从一开始就起源于企业中最关键也是最难的环节。从市场出发,研发和创新就进入了企业中全过程的管理环境,其中的投入产出、成本效益、人才组织、内部协同、评价方式、新产品推广、企业文化,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要受到市场竞争的无情检验。
不能说一个通过资产规模和成本领先来发展的企业不好,但通过研发和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不断创新的文化根植在企业中后,企业发展会更持久,企业的价值也越高。记得有位管理学家说,企业在社会上真正的功能应该是创新和营销,但今天我们再来重复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才更深一层地意识到要真正实现这两点,简单强调其局部是无力的,它要求我们思维和行动的系统性。这时候我们才知道,要想在企业中成功地搞好研发和创新,其实是要系统地改变这个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