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杂记:体验火车轮渡

 云天tyf 2019-04-16
2017-08-28 阅读136
雨中漫步

  前几天乘坐火车从海南回来,在琼州海峡体验了一把火车轮渡。

其实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我就体验过长江上的火车轮渡。那还是1965年的夏天,我和挚友侯老师去江南旅游,当时的南京还没有修建长江大桥,津浦铁路到了江北的浦口即戛然而止,火车就是借助轮渡过江的。本以为渡江时可以饱览“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壮丽景观,没想到我们乘坐的车厢被夹在其它车厢的中间,什么也没有看到,糊里糊涂地就过了江,留下了不少的遗憾。
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后,浦口与南京之间的火车轮渡也就随之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国仍然保留火车轮渡的还有两处,一处是跨越渤海湾、连接烟台与大连的航线,另一处就是连接大陆与海南岛的琼州海峡了。

  ▼承担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任务的“粤海铁1号”(网络图片)

  “粤海铁1号”的甲板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开放式的汽车甲板,下层主甲板才是舱室型的火车甲板,里面铺设着四条平行的轨道。火车上轮渡,首先要将列车解体为好几段,然后才能并排推送到轮渡上,我乘坐的列车就被分解成了四段。

如果你乘坐的车厢被夹在其它车厢的中间,那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而我乘坐的九号车厢恰好是分段点之一,可以在车厢尾部的连接处观看列车上、下轮渡的全过程,虽然通道门都是锁着的,而且还隔着两层玻璃,但也是够幸运的了。

  我过去一直搞不明白上下起伏的轮渡与码头上的钢轨是怎样连接的。不难想象,如果初始状态轮渡上的钢轨与码头上的钢轨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那么,车厢一被推上甲板,不就把渡轮压下去了吗?这次亲眼目睹,才了解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在火车甲板与码头之间,有一个铺设着钢轨、类似“吊桥”的结构,大约有近百米长,连接码头的一端基本上是固定的,而连接轮渡的一端有若干个“搭扣”将吊桥与甲板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并通过控制吊桥的升降,实现随甲板的同步起伏,以而使得吊桥与甲板的钢轨始终处于良好的吻合状态。这种巧妙的设计真是令人脑洞大开!
其次,解体后的四段列车并不是一段一段地被推上甲板,而是两部机车同时作业,两段两段地推进,先推外侧的两股道,后推中间的两股。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保证轮渡的平衡与稳定。
另外,我还观察到机车与客车车厢之间加挂了三、四节平板,这並非多余,而是为了增加车厢的整体稳定性专门设置的。

  解体——上船——渡海——下船——合龙,这个过程大约要持续四个小时。我自始至终饶有兴致地观察了关键程序的作业,基本搞清了火车轮渡的操作原理,厘清了困扰心中多年的谜团,也算是不小的收获了。

以下图片是在车厢尾部的连接处隔着两层玻璃拍摄的,受角度与视野的限制,只是对主要作业过程作一个示意性的记录而已。

  ▼两台机车同时推送解体的列车上船。

  ▼机车完成任务后开始与客车分离。

  ▼现场的道岔系统与四条平行的轨道。

  ▼机车作业完毕,调车场变得空荡荡的。

  ▼吊桥与主甲板之间的接缝清晣可见。

  ▼接头处的“搭钩”将两段钢轨紧紧相连。

  ▼车厢已经被铁链固定到了甲板上。

  ▼千斤顶避免了车轮的滚动。

  ▼这是火车甲板舱的全貌(网络图片)。

  ▼扯起安全绳意味着马上就要开船了。

  ▼吊桥开始缓缓升起。

  ▼继续。

  ▼吊桥越升越高,从侧面的边缘可以感知到它的倾斜度。

  ▼吊桥的倾斜度在这一角度看得更清楚。

  ▼可以看到海水了。

  ▼驶离码头。

  ▼渐行渐远。

  ▼忙碌的工作人员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再见了,海口!

  ▼乘风破浪,向大陆进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