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盐宗”夙沙氏与“中国海盐之都”的历史渊源

 daerduocao 2019-04-17

  夙沙氏(亦称宿沙氏),居住在山东沿海的夙沙部落(今寿光沿海区域)首领,为神农的诸侯臣子,因其最早发明煮海制盐,后人尊其为盐宗。 

       关于夙沙氏“煮海为盐”的传说,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太平御览》引《世本》称:“夙沙作煮盐。”宋代罗泌的《路史·后记四》记载:“夙沙氏煮盐之神, 谓之盐宗,尊之也”,明代彭大翼的《山堂肆考》羽集二卷“煮海”条云:“夙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盐,其色有青、红、白、黑、紫五样。”《中国盐政史》谓: “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最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可以确认,夙沙氏既是我国海盐生产的发明者和倡导者,又是我国海盐生产的创始人。 

       关于夙沙氏所在的时代,文献记载并无多大分歧。《吕氏春秋·用民 篇》曰:“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路史》也认为夙沙氏是“炎帝之诸侯”。据此,我们可以把夙沙氏推定在炎帝或略早时期。 

       关于夙沙部落的活动地域,比较一致地认为,夙沙部落属于黄河下游一带的古东夷原始部落的一个氏族,主管海盐,历史记载较少,只有北宋《太平御览》卷865引《世本》“宿沙作煮盐”时注称:“宋衷曰:宿沙卫,齐灵公臣。齐滨海,故(宿沙)卫为鱼盐之利。”显然在宋衷看来,宿沙卫应即夙沙氏,又因为宿沙卫是春秋时期齐灵公的重臣,所以他认为宿沙卫应位于齐国的沿海地带。有学者据此推测,夙沙氏是活动于山东沿海的原始部落。当时的齐、莱交界是在今山东临朐、即南北流向的弥河一线,所以,我们可以把宋衷的说法“齐滨海”更准确地界定在弥河以西的沿海地带。但宋衷把宿沙卫与夙沙氏相混淆是错误的,因为先秦文献《世本》早已指出,夙沙氏的时代要远早于宿沙卫。 但夙(宿)沙氏与宿沙卫仅从字面就可推知,这两者应有密切联系,这不会是偶然的,《左传》等先秦文献就记 载,炎黄族群直到东周还有同姓后裔延续下来,所以就有理由推测,宿沙卫很可能是远古夙沙氏部落的后裔。换言之,夙沙氏的活动范围在山东北部弥河两岸的沿海地带,即今寿光周边沿海地区。 

古盐场遗址(资料图)

       寿光县志载,盐城又称霜雪城,也就是现在的双王城。2003年,在南水北调支线西水东调工程寿光北部双王城水库,发现商周时期大型古盐场遗址群。截至目前,在30平方公里的遗址面积上已发现盐业遗址87处,发现大量商周时期煮盐的陶质盔形器、盐井、盐池、池边路土、运输道路 和大面积的红烧土,红烧土可能是烧 制盔形器的窑址或大型煮盐灶,还发现了金、元时期和清代的制盐遗迹, 每个生产单位包括盐井、卤水沟和若干盐灶等,面积为全国之最。足以说明当时寿光盐业生产之兴盛。

        这次考古发现,考古专家们确认双王城盐业遗址群就是商朝的制盐中心这一看法,说明寿光是当时中国的制盐中心和盐文化的发源地,进一步以实物证实了夙沙氏在寿光煮海为盐,这与史料记载传说是完全吻合的。寿光制盐有历史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尚书·禹贡》在介绍九州时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 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意思是渤 海和泰山之间是青州。嵎夷治理好以后,潍水和淄水也已经疏通了。这里的土又白又肥,海边有一片广大的盐碱地。这里的田是第三等,赋税是第四等。这里进贡的物品是盐和细葛布,海产品多种多样。说明在距今4100多年前的夏朝初期,寿光生产的海盐已成为进献朝廷的贡品。历朝历代,寿光都是全国的产盐中心,在汉代为山东盐官的七郡县之一,到清光绪三十四年,寿光官台盐场成为山东最大的盐场,到目前寿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盐及盐化工基地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