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阳光正好,相约几个朋友去乡下踏青赏花。走到一处窑院顶上时,刚好看到院子里有一对老夫妻,大娘正在给大爷剃头呢。一看见我们,大娘就在院子里说,下来喝点水,等我给他剃完头,咱们说说话!听得出,这儿很少来外人。 顺着门洞来到院子里,我们笑问大爷,你怕不怕大娘手抖一下啊?大爷乐了,我俩可亲呢,她手不抖,我也不害怕。 差不多剃完了,大娘又仔细的摸着大爷的头,看哪还没有剃好。 进窑洞里,拉了回家常,知道大爷姓余,虚岁九十了。除了因为年轻时候干活不惜力,现在腿有点不舒服以外,耳不聋眼不花,啥毛病也没有。余大爷是个老兵,1957年到1963年在北京天津两地服役七年,在部队里还入了党。 余大爷爱抽烟,但只爱抽自己卷的老旱烟。我们问他满不满意现在的生活,他告诉我们说,咋不满意?现在生活多好啊,政府每个月还给自己养老补贴,顿顿都有肉吃,多好吧。你们也一定要好好工作,这样咱们国家就越来越好,我们老年人生活就更有保障。 大娘听着我们聊天,从枕头下翻出个电话本,让我们看,说上面都是她孩子们的电话,还有个在做水暖安装,要我们记住那个电话,说你们买房子需要安装水暖,就找她儿子,能便宜点。父母们都一样,再大年龄都总想着孩子们。 说了半天话,大娘就到炕后边的锅灶前坐下,他俩还没吃呢。这锅灶以前在我们这农村的窑洞里很普遍,既能做饭还能烧炕。 大娘边做饭,边告诉我们,他们年轻时候受过的苦,说现在真是比以前好的不是一点点。 饭熟了,大娘揭开锅,基本是剩饭,大娘说,昨天孩子们回来了,她做了好多,结果吃不了,这都吃了两顿剩饭了。 我们要帮他们把锅往下端,余大爷不让,说他连这都干不了,那还咋种地呢。 坐下后,余大爷指着锅里的饭菜给我们说,他小时候要过饭,所以很珍惜粮食,虽说是剩饭,但那也是好吃的很啊。 余大爷还特别爱喝酒,几乎顿顿都要喝两口,他说酒解乏,每次下完地回来,吃饭时都要喝。 余大爷喝酒不用杯子,直接对瓶喝,说这是在部队时养成的习惯。 我们问大娘,大爷喝酒你不管啊,大娘说,干嘛管啊,他喝酒高兴,看他高兴自己也高兴,再说现在他也喝不多,由他吧。 余大爷饭量也不错,这顿饭吃了半个饼子,还吃了一大碗面。 不到半小时,余大爷的午饭就结束了,他不太爱吃饺子,那是大娘的。饺子旁还放有一碗蒸菜没吃完,大娘说这是好东西,就现在这两天最好吃,一会发个特写大家看看认识不。 酒足饭饱,余大爷的老旱烟就又点着了,他边抽边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话不假啊,说自己都九十了,有酒喝有肉吃,老旱烟抽着,这不是神仙生活吗?说的我们一群人都跟着笑了,老人心态真好啊。 余大爷抽完烟,给我们说,天气不错,跟他俩到窑院场上坐坐去,晒晒太阳。余大爷和大娘腿脚都不是太好,不过拄着拐也都能随意走动。 窑院顶上还有两间平房,余大爷说这是农忙时放工具的,也能临时住人,平时下大雨的时候,老两口就会上来住,怕雨天窑洞不安全。 老两口站在住了一辈子的窑院顶上,眼神里满是回忆。 我们走了,老两口坐在门洞临时搭的板凳上,目送我们离去,走远了还给我们喊着说,等五月份杏儿能吃了再来啊!多朴实的老人啊! 最后一图是刚刚说的那碗蒸菜,有认识的吗?不认识的在我头条号的其他文章里可以找到,专门介绍这碗蒸菜是用什么菜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