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雄①,守其雌②,为天下溪③。为天下溪,常德不离④,复归于婴儿⑤。知其白⑥,守其黑⑦,为天下式。为天下式⑧,常德不忒⑨,复归于无极⑩。知其荣⑪,守其辱⑫,为天下谷⑬。为天下谷,常德乃足⑭,复归于朴⑮。朴散⑯则为器⑰,圣人用之⑱,则为官长⑲。故大制无割。 1.雄:雄强、主动有为。 2.雌:雌静、柔弱、虚下。 3.溪:溪流自下、处低位。 4.不离:处下自冲不断不离。 5.婴儿:无知无欲无为、精足气和。 6.白:分明、肖显。 7.黑:潜隐、混沌。 8.式:法式。 9.不忒:不损、不失。 10.无极:道生之一、不生不灭。 11.荣:荣耀、显贵。 12.辱:下贼无能,包括曲辱不公。 13.谷:包容、木纳、大肚。 14.乃足:容乃大、包容一切。 15.朴:不执、不欲、不求、不别。 16.朴散:欲生而浊、本朴自散。 17.器:法器、用器。 18.用之:以所积德能的量级因用。 19.官长:欲界层层权长。 深知雄强有为主动之失,甘守雌柔虚静之易,此为道性处自然之溪的流向。为处天下溪水下行虚谷自归不争,不离虚下自然的德源源不断自积自深蓄,柔弱之致复归为殁身不殆的道婴。深知肖现、分明的无常和不恒,安守潜隐沉默的腹中静虚,此为守道性处世的定式。诚守天下定式,自然之德安中不去不失,中中自真复归为无极的道生之一。深知名声荣崇分别染识的坠浊之害,智守曲辱木纳不辩之容,此为天下道性之谷。能为天下大肚无量能容之谷,自然之德才能足以到位到量,回归为朴宁不别不动不染之中。道朴欲散者则为用器,圣人用其为天下君王官长。因此,大道层层序律沿展、大制因人而尽用没有割除、废舍。 一、一式三德,知雄守雌静柔虚下为天下溪,德冲不断离,致道婴;知白守黑潜隐宁中为天下式,德积无损失,致无极;知荣守辱大肚木纳为天下谷,德包乃足,致本朴。宁中一式培三德,三德不二无知无欲无为恒自然。 二、欲生而朴散为浊,命为欲界位序以量级而用,为层层当权官长。大道制序,善恶因人而致用,没有一个割舍废弃。 一、一式三德至明至彻至用,当以心解义以诚致用,为读经解义合道的根本所在。舍此之用,姑不切义。 二、为器用之,是失德的过程,诸次侯王君主当明立戒思归,不归德尽苦难来。当权之时,万务切忌作恶,凡是权恶涉众,损德耗尽气数最快、最神应。 三、深解不割的要妙所在,深知不弃人不弃物之德要。弃之人则失之心,弃之物则断之用。 四、处低,处上不争方低;默中,处外不染方中;辱谷,处辱不闻方谷。 |
|